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喬吉《李太白匹配金錢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倘秀才】 謝你個賀知章舉賢的這薦賢,便是這韓飛卿榮遷也那驟遷。你著我在桃源洞收拾些學課錢,著宋玉為師范,巫娥女做生員,小生也樂然。
【叨叨令】 也不用龍蛇影動端溪硯,我則待燕鶯期稱于飛愿。誰待要頑涎醉倒瓊林宴,我則怕鴛鴦不鎖黃金殿。則被你稱了心也麼哥,則被你稱了心也麼哥,煞強似占鰲頭穩(wěn)步瀛洲選。
【煞尾】 我本是個花一攢錦一簇芙蓉亭有情有意雙飛燕,卻做了山一帶水一派竹林寺無影無形的并蒂蓮。愁如絲淚似泉,心忙殺眼望穿。只愿的花有重開月再圓,山也有相逢石也有穿,須覓鸞膠續(xù)斷弦。對撫瑤琴寫幽怨,閑傍妝臺整鬢蟬,同品鸞簫并玉肩,學畫娥眉點麝煙。幾時得春日尋芳斗草軒,夏藤簟紗廚枕臂眠; 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指淡月疏星銀漢邊,說海誓山盟曲檻前。唾手也似前程結(jié)姻眷,綰角兒夫妻稱心愿。藕絲兒將咱腸肚牽,石碑丕將咱肺腑鐫。筍條兒也似長安美少年,不能夠花朵兒似春風玉人面。干賺的相如走偌遠,空著我趕上文君則落的這一聲喘。
《金錢記》 說的是賀知章友韓翃與長安府尹王輔之女柳眉兒的戀愛故事,結(jié)尾是李白宣旨,成就他倆婚姻。韓翃字君平,南陽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是“大歷十才子” 之一。但他與賀知章、李白并無交往,元雜劇為演得熱鬧,常抬出名人來,以增添光彩。故事是說韓翃在京應試,攛過了卷子,與故友樽酒論文。值三月三日,京城內(nèi)外官民妻女,都去九龍池賞牡丹,他便逃席來到九龍池。適逢柳眉兒,二人一見傾心,眉目傳情。韓緊緊追隨柳眉兒,而柳眉兒也有心于他,故意遺落御賜金錢。韓拾得后仍然緊追不舍,直至王府,不巧撞見王輔。王命人將他吊起,將以賊論處。賀知章趕到,說明韓真實身份。王頗為敬重,聘韓為門館先生。韓求之不得,欣然答應。一日,王偶然發(fā)現(xiàn)韓持有御賜金錢,懷疑韓與女兒有私情,又要吊打韓。賀知章到,宣韓面見皇上。韓中狀元,王欲嫁女于韓,韓因王兩次吊他,含怒不允。后來皇帝派李白傳旨,將柳眉兒許配韓,二人才得完婚。
這是一出典型的才子佳人喜劇,風格輕松。青木正兒說它: “曲辭極流麗,結(jié)構(gòu)緊張,情節(jié)的移動亦近自然,確為佳劇?!?( 《元人雜劇概說》)他的評價似乎高了一點,不過此劇在結(jié)構(gòu)和語言方面確有其優(yōu)點。此所選三曲是韓翃聽說王府尹聘他坐館,喜形于色,滔滔不絕地述說心愿。王季思評《金錢記》第二折時說: “……而 【煞尾】 一曲,韓翃向賀知章傾吐心曲的唱詞,尤為酣暢淋漓?!?/p>
王輔想請韓翃做門館先生,教他的兒子讀書,請賀知章代為邀請。賀以為大才小用,又怕韓惹事生非,不愿讓韓答應。誰知韓飛卿正中下懷,忙不迭的表示同意,連忙向賀道謝。【倘秀才】 前兩句謝賀知章“薦賢”,還說不亞于他突然榮遷升官。以下三句便以調(diào)侃的口氣,說自己是到 “桃源洞” 當老師,好像是宋玉收巫峽神女做學生一般。這就將他到王家教書的目的說得很清楚了?!疤以炊础?用劉晨、阮肇天臺山遇仙女的典故,宋玉、巫娥用 《高唐賦》 典故,講的都是人神戀愛故事。既然飛卿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還能教出什么學生來? 豈非 “引狼入室”? 觀眾可真該為王家捏一把汗了。王、賀、韓三個人各有盤算,【倘秀才】 一曲是韓心曲的袒露,王處于受騙的地位而不自知,賀則心中干著急,形成喜劇效果。
這里,喜劇色彩不但表現(xiàn)在韓飛卿的別有用心上,還表現(xiàn)在賀知章的心口不一。賀本不愿飛卿到王家坐館,見飛卿痛快答應,也就做個順水人情,說自己 “磨了半截舌頭” 才說得飛卿答應,以此邀功,顯得世故滑稽。而王府尹卻一直蒙在鼓里,還說一應物件,房中齊備,頗為得意。這時,飛卿又得意忘形地唱起了 【叨叨令】。前四句皆七字句,“也不用”、“我則待” 等是襯字。按格律,這四句應兩兩相對偶,或可作 “連珠對”,即四句對。若按詩的嚴格的對偶,此四句對得不很工,但在劇曲中也就大致可以了。這四句中,前兩句說明自己志不在教書,而在要實現(xiàn) “于飛愿”,什么端溪硯之類,有沒有都無所謂。后兩句唱詞中,則索性連 “瓊林宴” 都不在乎了,怕的只是 “鴛鴦不鎖黃金殿”,可見他對柳眉兒是如何癡心。一想到自己可以借機進王家,就高興地大唱 “稱了心也麼哥”。元雜劇一折一套曲,而套曲由哪些曲牌組成,作家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在這里,用 【叨叨令】 確實很恰當,前四句可把人物的愿望作夸張的描述,字句華麗; 后面則把韓飛卿大喜若狂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了?!耙颤N哥” 三字是格律所定,卻能增加很強的感情色彩。
王府尹走后,賀知章埋怨飛卿太大膽,飛卿卻不怕,把他對柳眉兒的傾慕、對美滿婚姻的期盼,一股腦兒向好友傾訴?!旧肺病?就是王季思欣賞的那支曲。第一、二句應是七字句,卻加了不少襯字: “我本是個花一攢錦一蔟芙蓉亭”、“卻做了山一帶水一派竹林寺” 都是襯字。這些襯字是形容“有情有意雙飛燕”、“無影無形并蒂蓮” 這兩句主句的,使其語言更秾麗,節(jié)奏更緊促,造成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有情有意雙飛燕” 是指他們兩人在九龍池互相愛慕,而他追佳人不到,則 “并蒂蓮”也就 “無影無形” 了。這是個有點可笑的結(jié)果,再加上一連串的形容,豈非效果更好? “竹林寺” 是元曲中常用的典故,據(jù)說此寺是遼、金時所造,寺內(nèi)有塔無影,因此常用來形容影跡不清的事物。這兩句使人想起關(guān)漢卿的著名套曲 《不服老》 的兩句唱詞: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恁弟子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砍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兩者的藝術(shù)效果極相似。應該說,這是 “曲” 這一文學形式特殊的藝術(shù)手法,這種特殊的“味”,是詩和詞無法替代的?!旧肺病?的格律比較自由,字句可增刪,用韻、對偶的運用也可不拘。這一曲顯然是增句格,而且多襯字,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從內(nèi)容來看,此曲雖長但頗有層次。自 “我本是” 至“須覓鸞膠” 寫他對愛情的企望與追求; “對撫瑤琴” 至 “綰角兒夫妻” 寫他對婚后美滿生活的憧憬; “藕絲兒”至最后,寫他的刻骨相思。從用辭造句來看,喬吉善于使用雅俗并包的語言。如 “對撫瑤琴” 以下四句,和 “春日尋芳” 以下四句,作者在對偶、詞句的華美上下了功夫,為的是寫出飛卿對婚姻打的如意算盤,和他美好的向往。然而,像 “愁如絲,淚似泉,心忙煞,眼望穿” 及“藕絲兒”、“石碑丕” 兩句,則純是口語,而且,像 “藕絲兒” 詞句,還用民間喜用的雙關(guān)語: “絲”,諧音雙關(guān)為相思的“思”。但是,這一曲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輕松的,帶點兒自我調(diào)笑的語氣。首二句已在上面大致作了分析,此不再贅述。最有特點的還有后四句: “筍條兒似長安美少年,不能勾花朵兒似春風玉人面” 兩句,已有自嘲的味道: 像他這種條件居然不能再見美人一面,自然很不公道; “筍條兒” 形容自己,似也太不謙虛,可以看出這兩句半真半假、自憐自惜的味兒。最后兩句自比司馬相如,但是,“走喏遠” 雖趕上文君,只落得 “這一聲喘” ——什么結(jié)果也沒有,這兩句的自我調(diào)笑味就更為明顯了。尤其是在對他的美夢作了如此熱鬧的鋪敘以后,“落的這一聲喘” 就不禁讓人破顏一笑了?!按?字用得好,既寫出他趕得辛苦,又似乎聽到了他的嘆息。這種自嘲的幽默不僅在首尾幾句中明顯見到,而且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間。滔滔不絕的訴說,方方面面的鋪敘,顯得有些夸張的用語,都讓人感到其中的喜劇意味??梢韵胍姰敃r演出的效果: 大珠小珠落玉盤似的緊湊輕快的唱段,配上演員風趣的表演,一定能博得滿堂喝采聲。
上一篇:《望湖亭·達旦》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桃花扇·余韻》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