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天寶十二載(753)中秋節(jié)后,李白由金陵重來宣城,登上謝朓樓縱目騁懷,寫下了這首詩。謝朓北樓在城南陵陽山上,系南齊著名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稱北樓、謝公樓。
首聯(lián)開門見山,總寫登樓所見。在一個秋日的黃昏,詩人登上謝朓樓憑高俯瞰,只見天氣晴朗,秋色明凈,整座宣城山環(huán)水繞,仿佛是一幅美麗的畫圖! “江城如畫”乃“晚望晴空”之所見,詩人將兩句倒裝,意在突出“江城”之美,把讀者盡快帶入那片如畫的天地之中。
中間兩聯(lián)上承“晚望”之意,繼寫登樓所見,就“江城如畫”四字展開來作具體描繪。“兩水”指宣城東郊的宛溪和句溪。宛溪源出峰山,繞城而流,在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合。深秋時節(jié),溪水分外澄湛清澈;傍晚時分,平靜的水面在夕照中泛起層層波光,恰如明鏡一般晶瑩閃亮?!皟伤畩A明鏡”一句,既點明了宣城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也形象地展示了“綠水繞東城”之美。“雙橋”指橫跨宛溪上的鳳凰橋和濟川橋。鳳凰橋在城東南泰和門外,濟川橋在城正東陽德門外,兩橋俱為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所建。站在謝朓樓上放眼望去,鳳凰橋和濟川橋靜臥于溪水之上,在夕陽的映照中宛若半空里落下的兩道彩虹。這一景致,為整個畫面平添了精彩之筆。頸聯(lián)兩句在此基礎(chǔ)上再作進一步渲染?!叭藷熀勹帧?,暗寫出一個“晚”字; “秋色老梧桐”,緊扣詩題中的“秋”字。深秋的傍晚,山腳下,溪水邊,原野上,到處是一片岑寂,橘柚籠罩在淡淡的炊煙之中,已顯蒼寒之意;梧桐搖落于徐徐的晚風(fēng)之前,尤覺秋光將老。詩人抓住“橘柚”、“梧桐”兩種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概括地寫出了宣城的秋色。句中“寒”、“老”二字不僅點染出秋意,也暗示出詩人登覽時的心理感受,使詩意自然過渡到尾聯(lián)上來。
結(jié)尾兩句由上面的寫眼前景轉(zhuǎn)為抒心中情。詩人獨自登上北樓,懷念起曾在宣城作過太守并倡建此樓的謝朓。謝朓不僅詩風(fēng)清新俊逸,深為李白所喜愛,而且性格孤直傲岸,尤為李白所追慕;當(dāng)年謝朓因受排擠而離京,曾有過不幸的遭遇,李白也同樣為權(quán)貴所不容,棄官而去。事實上,李白也是想能像謝脁那樣有所作為的,這恐怕是“懷謝公”的主要原因。然而,此時又有誰能想到孤獨的詩人,能真正理解他的隱衷呢? “誰念”二字寓意深刻,滿含惆悵抑郁之情。尾聯(lián)兩句塑造出一個臨風(fēng)有懷、孤寂感傷的詩人形象。
上一篇: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劉禹錫《秋詞(二首選一)》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