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陸游·書憤·綜述陸詩藝術特色》鑒賞
綜觀前邊讀過的幾首詩作,聯系其他的一些名篇,我們可以大體上看到陸游詩歌在藝術上的特色,主要有三,此加以簡述。
一、陸游創作方法上的基本特征是現實主義的,同時又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
陸游詩歌的思想高度和詩藝技巧,在我國文學史上素有崇高的評價。在當時就有人將他比老杜(子美),譽為一代之“詩史”。《后村詩話》有云:“放翁學力也似杜甫”。當時也有人呼他為“小李白”。(見《劍南詩稿·毛晉跋語》)。的確,他在詩歌創作道路、詩歌題材、詩歌含蘊和詩歌語言諸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留有“詩圣”的影子,表現鮮明。他善于運用平易暢達、不假雕飾,且富有散文化特征的語言來寫詩,使語言“內美”,發揮到極致。正如清人劉熙載所說,“詩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白香山、陸放翁擅場在此”。(見《藝概》)人們許多常遇之事,處處常見之景,經他詩筆點染,無不煥發精神,顯露新奇。本書選讀的幾首詩作就是如此。它們都可分別歸屬于上述兩類創作方法范疇。《關山月》、《書憤》四首、《示兒》等許多愛國詩,都是現實主義作品,而《十一月十四日風雨大作》、《出塞曲》和其他若干記夢的幻想詩,卻是浪漫主義的。
二、陸游藝術風格最明顯特色是八個字:宏麗奔放,明朗流暢。
據林庚、馮沅君等的概括,“宏麗奔放,是主導風格,前期多豪邁,后期多平淡”。我們的感受確是如此,陸游那種熱情洶涌,流走激蕩的闊大氣概,教人讀來,感到氣貫長虹,毫無滯澀之弊。
形成這種“宏麗奔放,明朗流暢”的藝術風格,基本原因是得力于詩人那種浩浩然的曠達深沉思想和洋洋乎愛國恤民熱情;同時,也由于陸詩在語言上的獨特風采。這就是:造語致力于曉暢平易,既簡練又自然。正如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所說:
言簡意深,一語勝人千百……。出語自然老潔,他人數言不能了者,只用一二語了之。……至近體 (詩) 之刮垢磨光,字字穩愜,更無論矣。
陸游做詩是堅決反對雕琢和奇險詩風的。認為:“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見《讀近人詩》)又說,“工夫深處卻平夷”。這說明他反對雕琢,并非不重視“煉字”和“煉意”,而恰恰相反,陸詩語言的平易自然,正是在千磨萬煉中得來的。因此,人們評說陸游詩語是:有麗語而無險語,有艷詞而無淫詞,看似華藻,實則雅潔,看似奔放,實則謹嚴。
三、在詩體上,陸游幾乎是全才,古詩近體、長詩短句,各體皆工,尤擅七律。在律詩成就上,前人常常將他同杜甫相提并論。說陸游律詩,“無意不搜,而不落纖巧;無語不新,亦不事涂澤。實古來詩家所未見”。(趙翼語)清人王漁洋論七律說宋代只推放翁一人。潘德輿極贊陸游的七絕,譽為“詩之正聲”,說“不似唐人而萬萬不可廢”。(見《一齋詩話》)確實如此,他的臨終前夕的絕筆詩《示兒》一絕句,就是千古名篇,永誦不衰。其詩云——
死去元 (原) 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卒于寧宗(趙擴)嘉定三年(1210)十二月,此詩寫于臨終之前,既是他的絕筆詩,又是他的遺囑書。作為絕筆,它無愧為詩人創作之一生。陸詩存世者,近萬首之巨,卻以一首七絕作為壓卷之作,確罕見于世。作為遺囑,它不愧為詩人愛國之一生。詩人生于北宋覆亡之際,長于南宋偏安之時,畢生壯志難酬,失意終身,但在彌留之際,卻仍以“北定中原”作為自己的最后遺愿,囑之于后輩,毋忘相告。此憤何等深切,此志何等堅貞。
我們雖然只學了他的幾首具體作品,似乎難于全面置評。但是,這幾首詩的體制卻是完備的,有古詩有近體,還有絕句,而且又都是著名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因此,對于陸詩的基本思想傾向及其主要藝術風格,當可從一斑略窺全豹。
最后,不妨將清人姚鼐在《今體詩鈔·序目》中的一段帶總結性的評論抄錄于下,作為我們賞析陸游詩歌的借鑒。其文云:
放翁激發忠憤,橫極才力,上法子美,下攬子瞻,裁制既富,變境亦多。
上一篇:《清代詩歌·吳偉業·織婦詞》鑒賞
下一篇:《清代詩歌·施閏章·舟中立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