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葉紹翁·游園不值》鑒賞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這是一首萬人傳誦的詩篇,特別是此詩的第二聯。則更是古今常被稱引的名句。其實,全詩均為佳篇杰構,小尺幅大天地,詩意、詩情、詩理與詩韻,均極豐裕,既醇厚又雋永。
此詩傳誦既廣,評注者亦眾。若干評注者采取了各種方法來說詩,其中有一種“比較法”,用得較為廣泛。如有人一口氣擺出唐宋以來類似詩篇數首,即——
首先推出“南宋四大詩人”之一的陸游《馬上作》: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又拉上江湖詩派詩友張良臣《雪窗小集·偶題》:
誰家池館靜蕭蕭,斜倚朱門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盡,粉墻斜露杏花梢。
還上溯晚唐詩人溫庭筠和唐末的吳融,其中,溫詩《杏花》有句云:
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吳融《途中見杏花》有云: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如此作一番比較之后,認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勝壓群賢:張詩句帶襯字,也不具體;溫、吳二詩則或情景錯雜排列,或警句安置地位不當;甚至比從之脫化而來的陸游詩,也沒有葉詩寫得新警、醒豁。
其實,葉詩《游園不值》,最大引人之處在于十二個字:景小意深,景里有情,詩中寓理。以下分別加以略析——
景小意深。別人描寫從大到小,自遠而近,“大而全”;而他呢,只寫園之一隅,百花中之一花,并又突出花中之一枝。但這一隅,乃百花萬卉園之一隅;這一花,卻是滿園春色中之一花;而這一枝呢?更是“關不住”的一枝! 真可謂“超凡脫俗”。
景里有情。詩題曰《游園不值》,這就是說,原意在訪友游園,但訪而不遇(即:“不值”)。由此可知,此詩的出發點原來是寫人,而不寫花(至少“花”非重點);寫花又是為了寫情、寫友情、寫春情。詩中拈來的那些“齒印”、“蒼苔”、“柴扉”、“花園”和“杏花”等等,均為寫人、寫情而設的。有如烹制佳肴,以魚或肉(豬、牛、羊等)為主料,其它的油、鹽、酒、醬以及姜蔥等,均為配料而已。那么,這里寫得又是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情呢?不用贅言,詩中已告知人們:其人,當是一位以柴扉擋客,門前長苔的淡泊名利的高人雅士;其情,是能釀制滿園春色,不事交際的高潔之情。
詩中寓理。此詩同若干宋詩那樣富有理趣,讀了它,會引發若干聯想與啟迪。杏花在百花中是早春最先始放的春花,是破寒報春的使者,也是春潮洶涌中的“弄潮兒”。所以,她是無法“關住”的,也一定要“出墻來”的。因為向人類、向萬物報告春消息,是她的應盡的天職。同時,詩歌也曉示世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富有生命力,都具有頑強精神,任何土墻、石門或者鐵柵,都是無法關住她的,絕對無力擋住她的前進步伐!
上一篇:《清代詩歌·袁枚·渡江大風》鑒賞
下一篇:《兩宋詩歌·徐照·游雁蕩山八首(選一)》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