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昌齡
西宮夜靜百花香, 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云和深見月, 朦朧樹色隱昭陽。
王昌齡的不少詩是以后宮生活為題材的,表現了嬪妃及宮女們憂傷的怨情。這首《西宮春怨》及《長信秋詞》之三即是其中寫得較好的詩篇。
這首詩從西宮的美景寫起:夜深了,四周靜悄悄的,只有院中的百花在競相開放。春夜溫煦的空氣中時時送來陣陣花香。景色無疑是迷人的。然而在這美好的景色中卻不見歡樂,不見笑語。住在樓上的皇妃孤單單、凄零零。她想卷起珠簾驅逐寂寞,排遣胸中的郁悶,可只怕看到春夜的景色后更會引起自己的“春恨”。一個“恨”字寫出了皇妃憂怨哀傷的情懷。春夜本來是美好的,值得寶貴的,所以蘇軾寫過“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詩句。但是,對這位深鎖在西宮的皇妃來說,漫長的春夜則意味著難耐的寂寞、無窮的折磨了。
正因為如此,她要彈琴瑟以排遣寂寞,以自慰。“斜抱”寫動作,表現了一種嬌懶愁悶之態。“云和”本為地名或山名,后人也以“云和”代指琴瑟。“斜抱云和”想彈出樂曲來消愁遣悶,但彈什么好呢?她百無聊賴,于是又放下琴瑟,抬頭凝望起天上的明月了。她覺得,只有掛在天空的一輪孤零零的圓月在陪伴著自己。孤零零的圓月照著簾內一個孤單單的人,兩者互相映襯,更顯出氣氛的凄冷。寫到此,詩并沒有結束。詩人又宕開一筆,寫她向外望去,但見昭陽宮隱沒在一派朦朧的樹色里。結尾一句象樂曲的裊裊余音,給讀者留下回味、留下遐想、留下沉思。“昭陽”本為漢宮殿名。這里指皇帝所在之處。詩人輟琴而凝望昭陽宮,但見朦朧之樹影,望都望不見,只是徒增怨恨罷了。這最后一句,以景結情,情含景中,直見其含蘊之致。
三十年代中國現代象征派詩人李金發寫過一句詩:“棄婦之隱憂堆積在動作上。”如果用這個詩句來形容西宮的皇妃,我覺得倒是很合適的。皇妃的寂寞和憂怨也堆積在動作上。欲卷未卷的珠簾,斜抱云和面對著圓月,……王昌齡以一連串的動作刻畫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從動作中我們可以看見人物的內心世界,其寫法是頗為高明的。
上一篇:《薄幸 詠瘧·清·賀雙卿》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西施灘·唐·崔道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