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大雅生民之什·生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①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無子。②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③載震載夙,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④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⑤不坼不副,無菑無害,
以赫厥靈。⑥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⑦
誕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⑧誕置之平林,會伐平林。⑨
誕置之寒冰,鳥覆翼之。⑩鳥乃去矣,后稷呱矣。(11)
實覃實訏,厥聲載路。(12)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13)蓺之荏菽,
荏菽旆旆。(14)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15)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16)茀厥豐草,種之黃茂。(17)
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
實穎實栗。(18)即有邰家室。(19)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20)恒之秬秠,
是獲是畝。(21)恒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22)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23)釋之叟叟,
烝之浮浮。(24)載謀載惟,取蕭祭脂。(25)取羝以軷,載燔載
烈,以興嗣歲。(26)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27)上帝居歆,
胡臭亶時。(28)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29)
【注釋】 ①厥初:其初。生民:生出周人的。民:人,此指周人。時:是。姜嫄:傳說中有邰氏之女,帝嚳之妃,周始祖后稷之母。②克:能,善于。禋 (yin 陰):一種野外祭神的儀式,以火燒牲,使煙氣上沖于天。弗無子:除去無子之災。弗,通“祓”,除災。③履:踐踏。帝:天帝。武:足跡。敏:通“拇”,足大趾。歆:心有所感之態。攸:語助詞。介:通“界”,指分隔居住。止:休息。④載:語助詞。震:通“娠”,懷孕。夙:通“肅”,指姜嫄懷孕后生活嚴肅。⑤誕:發語詞。彌:滿。先生:頭生,頭胎。如達:如,而。達,滑利。⑥不坼不副(pi 僻):生產時產門沒有破裂。坼,裂開。副,破裂。菑:同“災”。赫:顯示。⑦不康:不安。居然:安然。⑧置:棄置。腓(bi 逼):通“庇”,庇護。字:慈愛。⑨會:恰逢。⑩覆翼:用翅膀遮蓋。(11)呱(gu姑):小兒啼哭。(12)實:是。覃(tan 談):長。訏(xu 圩):大。載:充溢。(13)匍匐:手足著地爬行。岐:知。嶷:識。(14)蓺:種植。荏菽:大豆。旆(pei 配)旆:茂盛的樣子。(15)禾役:即“禾穎”,禾穗。穟(sui 碎)穟:禾穗豐碩下垂的樣子。幪幪:茂密的樣子。瓞(die 迭):小瓜。唪(beng)唪:果實累累的樣子。(16)穡(se):稼穡,指種植五谷。相:助。道:方法。(17)茀:拔除。黃茂:嘉谷。(18)方:指谷種剛剛吐芽。苞:指漸漸含苞。種:短,指禾苗初出尚短小。褎(you 又):禾苗漸漸長高。發:禾莖挺拔舒展。秀:結穗。堅:谷粒灌漿飽滿。穎:谷穗沉甸下垂。栗:猶言“栗栗”,指谷穗眾多。(19)即:往,到。有邰(tai 臺):氏族名,其地在今陜西省武功縣西南。有:詞頭。(20)降:上天賜予。秬(ju居):黑黍。秠(pi批):黍的一種,一殼兩米。穈(men門):赤苗嘉谷。芑(qi起):白苗嘉谷。(21)恒:通“亙”,遍,滿。獲:收割。畝:堆在田里。(22)任:肩挑。負:背負。肇:始。(23)揄(you由):舀出。簸:揚棄糠皮。蹂:通“揉”,用兩手反復搓。(24)釋:淘米。叟叟:淘米的聲音。烝:通“蒸”。浮浮:蒸氣上揚。(25)謀:計劃。惟:考慮。蕭:香蒿。脂:牛腸間的脂肪。(26)羝:公羊。軷(bo):剝,剝羊之皮。燔:把肉放在火中燒炙。烈:把肉串起來架在火上烤。興:興旺。嗣歲:來年。(27)卬(ang昂):我。豆:古代一種盛肉的木制高腳碗。登:盛湯用的陶制碗。(28)居:安,一說為語助詞。歆:饗,享受。胡:大。臭(xiu秀):香氣。亶(dan膽):確實。時:善,美好。(29)庶:幸,希冀之詞。
【譯文】 誰人生下周祖先?她的名字叫姜嫄。如何生下周族人?全靠祈禱祭上天,無子之災得幸免。腳踩天帝拇趾印,獨處靜養心誠虔。妊娠之后恭謹肅,嬌兒生下勤養育,此即后稷周祖先。懷孕足月日期滿,頭胎生子好順當。產門不裂也不破,無災無難人平安,可見神異不尋常。天帝受驚心不寧,姜嫄害怕祭祀忙,終于平安生兒郎。把他丟在小巷里,牛羊仁慈庇護他。把他丟在樹林間,樵夫伐木救了他。把他放在寒冰上,鳥翼覆蓋溫暖他。后來大鳥飛離去,后稷這才哭哇哇。哭聲既長聲又大,充滿道路人驚訝。后稷剛剛會爬行,就已開竅有智慧,自尋食物顯奇能。稍長還會種大豆,長勢茂盛真喜人。種出禾穗沉甸甸,種出麻麥密又勻,大瓜小瓜數不清。后稷擅長種莊稼,助苗生長有辦法。不厭其煩除雜草,播下良種長得早。先是抽芽后含苞,由短到長節節冒,莖桿挺拔結穗多,顆粒飽滿成色好,禾穗沉甸產量高,定居邰地安家了。上天賜給好谷種:黑秬雙秠是佳黍,紅糜白芑是上品。遍地種上秬和秠,收割完畢堆田里。到處種上穈和芑,又挑又背不停息,歸來神前忙大祭。要問祭祀怎樣祭?有的春米有的舀,有的搓米有揚糠。水中淘米聲嗖嗖,熱氣騰騰蒸飯香。開祭大典共謀劃,用艾燒脂味芬芳。宰殺公羊剝去皮,又燒又烤供神享,以求來年更興旺。我用碗盤裝祭品,木碗陶盆全用上,香氣彌漫升滿堂。天帝降臨來安享,香氣誘人美美嘗。后稷開創祭祀禮,無災無悔免禍殃,流傳至今好風尚。
【集評】 《毛詩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十七)
漢·司馬遷:“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避而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史記·周本紀》)
宋·朱熹:“姜嫄出祀郊禖,見大人跡而履其拇,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于是即其所大所止之處,而震動有娠,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也。周公制禮尊后稷以配天,故作此詩以推本其始生之祥,明其受命于天,故有以異于常人也。然巨跡之說,先儒或頗疑之。”(《詩集傳》卷六)
明·孫鑛:“次第鋪敘,不惟記其事,兼貌其狀,描摹入纖,絕有境有態。”(《孫月峰先生批評詩經》)
清·俞樾:“初不言其棄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蓋設其文于前,而著其義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群經平議》)
清·皮錫瑞:“古文說,圣人皆有父,以姜嫄、簡狄皆帝嚳之妃。如其說,則殷周追尊自當妣祖并重,何以周立先妣姜嫄之廟不祀帝嚳?《生民》等詩專頌姜嫄有娀之德不及帝嚳?《儀禮》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如古文說,稷契皆有父,而作詩者但知頌稷契之母而不及其父,得毋皆禽獸乎?古文似正而非,今文似奇而是。”(《經學通論》)
【總案】 這是一篇美麗的神話,它稚拙而又頗富想象力地敘說了一個周人祖先后稷誕生的奇異故事;這又是一篇偉大的史詩,它讓我們看到了我國農業文明發生發展的恢宏圖景。姜嫄履天帝趾而生后稷,自然不可信。但它說明遠古人類已在思考生命是怎樣產生的這樣一個莊嚴而又神秘的重大問題,同時也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的人們還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來解釋生命現象,但他們已經直覺地認識到生命必須依托于母體才得以產生,至于母體何以會受孕生子,則尚在朦朧之中,于是便有了這樣一篇履跡感孕的神話。撩開這層神奇的幻紗,我們今天的人當然知道,那不過是一個人們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野合的雜交時代或血族群婚的母系社會”。(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導論》)詩中關于后稷一再被棄的描寫,可以想見人類最初對于神秘的生命現象產生的不安和惶惑,也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告訴我們人類能夠走到今天.該是經歷了多少磨難、多少風險,是一個多么艱辛而又悲壯的歷史過程。詩的作者雖然把發展農業生產歸功于后稷,但社會發展史告訴我們,這里所描寫的其實是我們祖先共同創造農業文明的偉大斗爭的一個縮影,而后稷則可能是其中一位有著開創之功的篳路藍縷者,人們自然不會忘記他。全詩神話與現實相結合,既有瑰麗多姿的鋪張揚厲,又有生動細膩的描摹刻畫,讀來讓人產生一種歷史的深沉感和人類的崇高感。
上一篇:漢詩《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衛風·碩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