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臨江仙》原文賞析
題紅梅
春氣著花如醉酒,寒枝吹出秾芳。羅浮仙子素霓裳。丹砂先換骨,朱粉旋凝妝。
顏色雖殊風格在,一痕水月黃昏。百花頭上占排場。問他桃與李,誰敢雪中香?
以小說《西游記》傳世的吳承恩,也是詞壇高手。一曲《臨江仙》,把紅梅的秾芳勁骨,寫得深刻動人,韻味無窮。細玩全詞,詩人正是從“色”和 “骨”兩個字上做的文章。一般詠梅不分紅白,而且比起歌詠骨格來,在色相上常著墨不多。因此這首詞有他獨到之處。開句不凡,把“紅”字從曲折中推出。春氣如酒花如人,花飲春酒醉顏紅。但他并未著一“紅”字,而是讀者循著詩人提供的形象軌跡,到達“紅”。第二句直道其“骨”。秾芳可以包容兩個內涵,一指其色濃,一指其芳香。寒枝可以理解為被寒冷包圍的樹枝,也可理解為耐寒的樹枝。而“吹”字則用得非常有神韻,有動感。是紅梅不畏寒冷的精神貫串樹枝中,象笛子一般吹出了紅梅的麗色與芬芳。一個吹字,使讀者立即把樹枝聯想為橫笛的形象,真是含蘊豐富。詞人還運用了通感。笛孔吹出的應該是聲音,此處卻把視覺和嗅覺對象,作為聽覺對象表現了出來。據柳宗元《龍城錄》記載,隋代開皇年間,趙師雄游羅浮山,傍晚在松林酒店旁遇一美人,淡妝素服相迎,香氣襲人。于是同飲而醉,醒時才發現是在梅花樹下。此后人們就把羅浮仙子比喻梅花。羅浮原來穿的是素白色舞衣,眼前這紅梅是用丹砂換了骨,又用胭脂花粉盛妝而成的。這三句寫紅色的來歷,完全是詞人想象的飛騰。但出乎正常邏輯的奇妙解釋,相反產生了詩意。
下闋首句又談到色與骨的關系,點破此詞主旨所在,詠色為了詠骨。此句理性十足,沒有多少詩的含量。第二句則從林和靖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句中化出,為梅花的風格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時空象征形象。對風格、精神這些抽象的概念,對詩來說依然要用形象進行表達。這就是象征形象。象征形象的獲得,一靠自己從生活中聯想、創造,一靠前人的創造而被普遍肯定者。林逋的名句正是被普遍肯定了的關于梅花風格的典型象征形象。末三句,是從詠“骨”的結論上生發開去,點明紅梅開在百花之前,早領風騷,獨占排場。順水推舟,問桃花、李花,還是其他任何花,誰敢在雪中開放?用反問語氣,來強調其旁敲側擊的表現手法,避開正面闡述的姿態,就使同樣的意思,得到啟發思索、卓有余韻的效果。
上一篇:《張景祁·齊天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錢光繡·臨江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