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西江月》·蘇軾
蘇軾
公自序云:春夜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覺,已曉。亂山蔥蘢,不謂塵世也。書此詞橋柱。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此詞寫于宋元豐五年(1082)三月,即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個春天。
詞中有小序,始自蘇軾。本詞小序寫得韻致極佳,所敘述的內容又為詞意作了補充。作者夜飲后醉臥溪橋之上,醒后留戀于山光水色,這種澄澈清靜的境界,反映出他貶居黃州以后復雜的思想動態的一個方面,而小序的短短數語,能幫助讀者了解詞人的創作思想。
這首詞,乍看是抒寫作者輕松愉快之情,其實,當時他正謫居黃州,處境艱難,“只影自憐”,“憔悴非人”,“疾病連年,人皆相傳已死” (《見經進東坡文集事略》)。為了排解心中的憂憤,他只得“放情山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求得一時的解脫。透過詞作中的幽靜閑雅的藝術畫面,讀者不難看出作者洶涌澎湃的內心波濤!
就寫作技巧來說,這首詞采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所繪之景,無論是作者夜間醉眠之草地,還是醒來所見之曉景,都是“疑非人世”之景;所抒之情,是飄飄欲仙之情。景和情有機地交織在一起,相輔相成,互相依存著,這種獨特的藝術情景,恰似一支小夜曲,一幅春曉圖。
上一篇:司馬光《西江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西江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