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驀山溪》
洗妝真態,不在鉛華御。①竹外一枝斜。②想佳人、天寒日暮。③黃昏小院,無處著清香,風細細,雪垂垂,何況江頭路。月邊疏影,④夢到銷魂處。⑤結子欲黃時,又須著、廉纖細雨。⑥孤芳一世,⑦供斷有情愁,⑧銷瘦卻,東陽也,⑨試問花知否?
【注釋】 ①鉛華:脂粉。御:施用。曹植《洛神賦》:“芳色無加,鉛華不御。”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一:“不御鉛華知國色。”蘇軾《再和揚公濟梅花十絕》:“洗盡鉛華見雪肌,要將真色斗生枝。” ②“竹外”句:用蘇軾《和秦太虛梅花》“竹外一枝斜更好”句。③“想佳人”句:語本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簿,日暮倚修竹。”此以佳人比梅。④疏影: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⑤銷魂:傷心至極,魂離肉體。蘇軾《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昔年梅花曾斷魂。” ⑥“結子”句:江南梅子黃熟時,多連陰雨。杜甫《梅雨》:“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賀鑄《青玉案》:“梅子黃時雨。” ⑦孤芳:獨異的香花,此指梅花的品格孤傲高潔。⑧有情:有情者,此指能理解梅花的人。⑨東陽:指梁朝曾任東陽太守的沈約。沈約曾致書友人徐勉,訴說自己身體多病,日漸消瘦。見《梁書·沈約傳》。后世遂以沈約瘦用作形容瘦弱之典。李商隱《寄裴衡》:“沈約只能瘦。”此處作者自比沈約。
【譯文】 自然本色的清容芳姿,不用除脂抹粉妝扮風流。竹邊一枝梅花橫斜,如品行高潔的麗人在那寒冬的傍晚獨自倚竹發愁。幽居在小小的黃昏庭院里,何處能保留住他的清香,細細的寒風把它吹散,皚皚的白雪又把它覆蓋,更何況又是在江邊路頭。
見到月光下蕭疏斑駁的梅影,正是我夢中最悲傷的時候。梅子將黃時,又該遇上絲絲小雨打濕簾幕窗牖。梅花一生清高絕俗,讓知心人難解憂愁。我近來日漸消瘦如沈約,請問梅花你可知否?
【集評】 明·楊慎:“曹元寵梅詞:‘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用東坡‘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也。徽宗時禁蘇學,元寵又近幸之臣,而暗用蘇句,其所謂掩耳盜鈴者。噫,奸臣丑正惡直,徒為勞耳”(《詞品》卷二)。
又:“曹元寵梅詞:‘竹外一枝斜……何況江頭路。’甚工,而結句落韻殊不強人意,曹蓋富于才而貧于學也。”(同上)。
明·李攀龍:“白玉為骨冰為魂,耿耿獨與參黃昏,(按此二句出自蘇軾《再用前韻》詠梅詩),其國色天香,方之佳人、幽趣何如”(《草堂詩馀雋》)。
明·沈際飛:“微思遠致,愧黏題裝飾者,結句自清雋脫俗”(《草堂詩馀正集》)。
清·王奕清等:“曹組詠梅詞,皆有佳句。其《驀山溪》云:‘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用東坡‘竹外一枝斜更好,句,可謂入神”( 《歷代詩馀》卷一百十六)。
清·黃蘇:“此詞佳句不在‘一枝斜’句,佳在前后段跳脫處,情景交融,語多雋永耳。前段言梅不御鉛華,如佳人亦安于寂寞院落也。人尚不自見。況風雨江頭,誰知其清香乎?次闋言不獨花開冷淡,即結子欲黃,尚多如塵之雨。蓋伊一生,惟供人之有情者,見而生愁,今我亦瘦如東陽,花知之乎?語語超雋,自是一篇拔俗文字”(《蓼園詞選》)。
近代·俞陛云:“詠梅之詞夥矣。此調佳處,在不用侔色揣稱及譬喻襯托,而純在空處提筆描寫,梅花品格之清高與賞梅者情懷之伊郁,于上、下闋后數句見之。結句沈腰瘦盡,惟有花知,而故以問作結,具見詞筆之生動”(《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詞詠梅,重在表現梅花清香之品與孤獨之魂。梅花國色天香,“真態”自然,不以華麗的外表取悅于人,而以內在的芳香、孤高的標格傲然獨立于芳苑。作者從不同的時空環境中多角度地展現梅花的“孤芳”:黃昏小院,江頭幽徑,梅花獨放清香而無人理解;更有風雪,陰雨的摧殘,梅花何其孤獨!梅花孤高的個性與孤獨的命運讓人聯想到人世間耿介之士的命運。作者正是從梅與人具有相同品性命運這一契合點上來把梅花比擬作佳人的。
上一篇:溫庭筠《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