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劉致散曲《端正好·上高監司[前套]》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眾生靈遭磨障,正值著時歲饑荒。謝恩光,拯濟皆無恙,編做本詞兒唱。
【滾繡球】去年時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時雨降,旱魃生四野災傷。谷不登,麥不長,因此萬民失望。一日日物價高漲,十分料鈔加三倒,一斗粗糧折四量,煞是凄涼。
【倘秀才】殷實戶欺心不良,停塌戶瞞天不當。吞象心腸歹伎倆。谷中添秕屑,米內插粗糠,怎指望他兒孫久長。
【滾繡球】甑生塵,老弱饑,米如珠,少壯荒。有金銀那里每典當?盡枵腹高臥斜陽。剝榆樹餐,挑野菜嘗,吃黃不老勝如熊掌,蕨根粉以代糇糧。鵝腸苦菜連根煮,荻筍蘆蒿帶葉噇,則留下杞柳株樟。
【倘秀才】或是捶麻柘稠調豆漿,或是煮麥麩稀和細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謝上蒼。一個個黃如經紙,一個個瘦似豺狼,填街臥巷。
【滾繡球】偷宰了些闊角牛,盜斫了些大葉桑。遭時疫無棺活葬,賤賣了些家業田莊。嫡親兒共女,等閑參與商,痛分離是何情況? 乳哺兒沒人要,撇入長江。那里取廚中剩飯杯中酒,看了些河里孩兒岸上娘,不由我不哽咽悲傷。
【倘秀才】私牙子船灣外港,行過河中宵月朗,則發跡了些無徒米麥行。牙錢加倍解,賣面處兩般裝,昏鈔早先除了四兩。
【滾繡球】江鄉相,有義倉,積年系稅戶掌。借貸數補答得十分停當,都侵用過將官府行唐。那近日勸糶到江鄉,按戶口給月糧。富戶都用錢買放,無實惠盡是虛樁。充饑畫餅誠堪笑,印信憑由卻是謊。快活了些社長知房。
【伴讀書】磨滅盡諸豪壯,斷送了些閑浮浪。抱子攜男扶笻杖,尩羸傴僂如蝦樣。一絲好氣沿途創,閣淚汪汪。
【貨郎兒】見餓莩成行街上,乞出攔門斗搶。便財主每也懷金鵠立待其亡。感謝這監司主張,似汲黯開倉。披星帶月熱中腸,濟與糶親臨發放,見孤孀疾病無皈向,差醫煮粥分廂巷。更把贓輸錢分例米,多般兒區處的最優長。眾饑民共仰,似枯木逢春,萌芽再長。
【叨叨令】有錢的販米谷,置田莊,添生放,無錢的少過活,分骨肉,無承望;有錢的納寵妾,買人口,偏興旺,無錢的受饑餒,填溝壑,遭災障。小民好苦也么哥! 小民好苦也么哥! 便秋收鬻妻賣子家私喪。
【三煞】這相公愛民憂國無偏黨,發政施仁有激昂。恤老憐貧,視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強。萬萬人感恩知德,刻骨銘心,恨不得展草垂韁。覆盆之下,同受太陽光。
【二煞】天生社稷真卿相,才稱朝廷作棟梁。這相公主見宏深,秉心仁恕,治政公平,蒞事慈祥。可與蕭曹比并,伊傅齊肩,周召班行。紫泥宣詔,花襯馬蹄忙。
【一煞】愿得早居玉筍朝班上,佇看金甌姓字香。入闕朝京,攀龍附鳳;和鼎調羹,論道興邦。受用取貂蟬濟楚,袞繡崢嶸,珂佩丁當。普天下萬民樂業,都知是前任繡衣郎。
【尾聲】相門出相前人獎,官上加官后代昌?;畋簧`恩不忘,粒我烝民德怎償。父老兒童細較量,樵叟漁夫曹論講,共說東湖柳岸旁,那里清幽更舒暢,靠著云卿蘇圃場,與徐孺子流芳挹清況。蓋一座祠堂人供養,立一統碑碣字數行,將德政因由都載上,使萬萬代官民見時節想。
(據隋樹森編《全元散曲》)
劉致,生卒年不詳,字時中,號甫齋,石州寧鄉(今山西離石)人,一說洪都(今江西南昌)人,歷任永新州判、河南行省掾、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等職。善詩文,所作散曲干預現實,抨擊時政,一掃曲壇舊習,拓寬了散曲的寫作內容。所作收于《太平樂府》、《陽春白雪》中。
有元一代,直接而大膽地觸及社會現實的散曲作品不多,劉致的兩套[端正好·上高監司]是其中佼佼者。它不僅篇幅最長,且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為歷來的文學史家和元曲研究者所稱道。我們這里剖析的是它的前套。
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曾說過,前套“是一幅最真實的民生疾苦圖。在元曲里充滿了個人的愁嘆,而這里卻是為民眾而呼吁著;這不能不說是空谷足音了”。是的,在前套中,作者以親身見聞,在大旱之年對災區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慘遭遇作了真實的描繪,并對元代社會現實的黑暗作了深刻揭露和無情批判。
首先,作者真實地描繪了一幅災年流民圖。旱災發生時,田野龜裂,麥谷無收,物價高漲,鈔票貶值;米比珍珠還貴,無米為炊,鍋子生塵,災民個個饑腸轆轆,僵臥于慘淡的夕陽之下,或者靠剝樹皮、采野菜充饑。災民個個面黃肌瘦,東倒西歪,四處流落于街頭巷尾,偶爾能吃點麻柘漿糊、麥麩糠米,就得感謝上天的恩賜;瘟疫流行,死者暴尸于野,人們為了活命,賣光家產,甚至賣兒賣女,骨肉生分,永無見時,那些無人要的奶娃,只好忍痛拋入江中活活淹死。人們被迫背井離鄉,外出逃荒,奄奄一息,瘦骨嶙峋的人們,抱女攜男,拄杖弓背,拖著沉重的步子邊走邊哭,淚如雨下,再加路途艱辛,風吹日曬,更是慘景非常!
同時,作者采用鮮明對比的手法,一面描寫人民的苦難,一面揭露富豪奸商和地方官吏的種種罪惡活動,在同一幅天災圖中勾畫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當災民食不果腹,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之時,那些“殷實戶”和“停塌戶”卻“欺心不良”,“瞞天不當”,懷著“吞象心腸”,在“谷中添秕屑,米內插粗糠”,或者非法倒賣,抬高糧價,克扣斤兩,牟取暴利;還有各色官吏,平日就大量侵吞義倉的糧食,災荒發生后名義上是開倉賑濟,實際上倉中并無多少存糧,有的也被有錢人家買通官吏把糧食發放給了他們,老百姓得不到一點實惠,什么印信憑證都是謊話,一切都不過是畫餅充饑,只有官吏從中撈取油水??傊绣X的販米谷,置田莊,添債息,納寵妾,買人口,好不興旺;無錢的饑餓難挨,骨肉分離,尸填溝壑,傾家蕩產,好不悲慘,這是多么鮮明的階級對比,多么不合理的社會現實!
令人感動的是,作者不是對現實作純客觀的描寫,而是在描寫中表現出鮮明的愛憎。他一面對人民懷著深切的同情,寫出了“萬民失望”的憤怒情緒,以“小民好苦也么哥”的呼聲,喊出了人民抗爭的心聲,一面以無比憎恨的感情揭露富豪奸商、貪官污吏的“伎倆”,稱他們是無恥之徒,詛咒他們斷子絕孫。與此同時,他還對在災荒嚴重的緊急關頭,能夠不辭辛勞,親臨災區,開倉賑濟,愛民憂國,發政施仁,恤老憐貧,視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強的高監司加以贊頌。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王充《論衡·佚文篇》中說:“文人之筆,勸善懲惡也?!鳖櫻孜洹度罩洝穭t提出,為文要“紀政事”和“察民隱”??磥?,作者是實踐了這些有關現實主義的傳統理論的。
上一篇:曹操詩《短歌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戲曲·王實甫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第三本·張君瑞害相思》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