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謀·金縷曲》原文賞析
數點籬頭雨。濕年光、如塵似夢,雁聲將去。慘結秋陰朦朧月,隱印苔花夕步。更著袂,清寒如許,莫費鄉園叢菊淚,伴孤云、老臥滄江暮。持此意、問鷗鷺。
盈盈一水終無語。盡留連沙昏石冷、舊盟誰主。試俯清漪窺衰鬢,猶帶十年塵土。剩對立,鵁鶄媚嫵。 萬事一身惟足懶, 又支筇、 數盡池東樹。鴉陣起,為誰舞。
此詞乃彊村晚年之作,地點是在他蘇州蟄居之處。按《語業》編年目錄,這詞作于1921年,即民國十年,距疆村之死1931年還有十年。此詞變悲憤為平淡,意謂就這樣生活下去了,沒有希望,也沒有悲憤。至其藝術,則已達到十分成熟的地步。詞寫的是晚年生活瑣事,但貌似冷漠懶散,而隱隱有輕淡的悲哀寄寓其中。
“數點籬頭雨,濕年光、如塵似夢,雁聲將去。”籬頭數點疏雨,沾濕了年光; 這年光如塵如夢,已模糊不清; 天上鴻雁在飛叫,它一逢天寒,就飛回溫暖的南方去了,你能否把我過去如塵如夢的年光帶了去,省得我再回憶起這些如今已經惘然的往事,平添惆悵了。“慘結秋陰朦朧月,隱印苔花夕步。”天上月亮,為浮云所掩蔽,反映在地上,也覺得月色朦朧一片,我池邊散步,腳步隱約地印在苔花上面。“更著袂,清寒如許”,秋已轉深,晚上感到有寒意,侵襲著我的衣袂。“莫費鄉園叢菊淚,伴孤云、老臥滄江暮。” 杜甫《秋興》詩: “叢菊兩開他日淚”。這里反用其意。意謂菊花已經開放,不要為它而引起思鄉之淚了,還是安心隱居吧! 孤云,陶淵明有《詠貧士》詩云: “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暖暖空中滅,何時見余暉。”我的身世遭遇也象無人知道,無人同情的孤云差不多。我不免由它伴著,我就此這樣默默無聞地一直隱居下去。杜甫《秋興》詩: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此用其意。“持此意,問鷗鷺。”上面我說寧守孤獨,堅臥滄江的意思,恐怕只有池上鷗鷺(它為隱者的伴侶)能了解我的心情吧?
下片繼續上片之意。“盈盈一水終無語”,彊村戲謂國變之后,自己是“理屈詞窮”,即遭遇如此,已無話可說,其實這四字隱藏著一些牢騷,《古詩十九首》: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池水未必理解我的心情,即使理解,也對我能說些什么呢? 故“無語”; 我是“理屈詞窮”,也對它無語可說。故曰“終無語”。“盡留連沙昏石冷、舊盟誰主。”我在此小園中獨自留連,感到“沙昏石冷”,荒涼寂寞。我以前曾有歸隱滄江之志(屢見《彊村棄稿》即詩稿中),但有誰來主管、證實這個盟約呢? “試俯清漪窺衰鬢,猶帶十年塵土。”我在池邊散步,有時停步,俯身窺視,反映在水中的我,是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臉龐與耳旁衰白的鬢發,隱然看到它還帶著我十年奔走的塵土。“剩對立,鵁鶄媚嫵。”而今身老無儔,只有池中美麗而善意的鵁鶄水鳥和我作伴了。 “萬事一身惟足懶,又支筇、數盡池東樹。”如今我懶惰得很,閑散得很,也無聊得很。我只是支著手杖,一邊走,一邊數著池東樹的根數。“鴉陣起、為誰舞。”正在意興闌珊的時候,忽見一陣烏鴉騰空飛起,不知它為誰而起舞呢?這詞表現了詞人晚年的隱逸生活和懶散而略帶牢騷的心情。不用綺麗的語言,不表激越的情緒,只是閑閑道來,似乎心平氣靜,然而絢爛而歸于平淡,靜謐中仍含悵惘,這是我們讀疆村這類詞時應注意及之的。
上一篇:《夏完淳·采桑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朱彝尊·金縷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