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鄭珍·晚望》原文賞析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后新。獨憐溪左右,十室九家貧。
這是一首登臨寫景之作。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時近傍晚,詩人來到了古原上,悠閑地馳目遠眺,思緒悠悠,古原上的景物還是上古時代就留下的呢。李商隱的《樂游原》說:“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鄭珍在這里表現的卻是決然不同的心境:意適而悠然。古原上的自然景色和寧靜的氣氛使詩人頓時有遺塵囂而出世之感,思緒一下子伸展到悠遠的太古。但是,這種神思的飛越只是瞬間的,詩人沒有工夫作過多的玄想,他被周圍的景色迷住了。
“碧云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后新。”碧空下,浮云高翔,歸巢的飛鳥從眼前掠過,漸漸沒入遙遠的云端。翠綠的稻禾間,阡陌縱橫,行人匆匆,那是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開始回家歇息了。秋水明凈,微波不興,淺藍色的長空倒映在水里,融為一色,更加清澈可鑒。雨后的遠山,一片黛綠,一片金黃,顯得清新如沐。這四句詩寫古原上望中所見,景色如畫。詩人以白描的手法,從天空、田野、近水、遠山等不同的角度進行勾勒,雖然著墨不多,卻是景物鮮明。詩人用詞非常精妙。三、四兩句一用 “收”字摹寫飛鳥遠去,漸為浮云所遮沒的景象; 一以“出”字狀翠稻滿疇,人行其間,如升出稻禾之上,生動而形象,賦予了畫面生機勃勃的動態感。“翠稻出行人” 的境界和宋人范成大《初歸石湖》中“行人半出稻花上”的詩句簡直是同出一轍。五、六兩句中,以聽覺效果的 “靜”狀視覺中的“水色”,既可見秋水無波,又寫出了水色的清瑩澄湛。山本無新舊之別,但著一“新”字,便使雨后的山容如洗過一般的清新爽目之感形象地呈現了出來。
“獨憐溪左右,十室九家貧。”詩人收回遠眺的目光,愉悅的心情一下子被農家的慘狀所沖淡了。望著清溪兩岸 “十室九家貧” 的蕭條境況,詩人油然而生憐憫之情,同時并為之感到了深深的震驚。田野上是那樣一片豐饒的景色,眼前卻是普遍貧困的慘狀,這一強烈的反襯,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憂戚民生的赤誠之心。結束兩句這一出人意料的轉折,不但在寫法上給人以平地奇峰突起之感,而且它所展示的情景更給人留下了難盡的沉思。
全詩扣住一個“望”字,以極凝練的詩筆,描畫出了一幅以原野上的自然景色和溪邊農家的貧困景況為映襯的晚望圖。整個畫面寫得清新淡遠,頗有盛唐王、孟詩風。
上一篇:古詩《元好問·論詩(錄)·暈碧裁紅點綴勻》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高啟·晚次西陵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