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霆·滿庭芳》原文賞析
落花
春老園林,雨余庭院,偏惹蝶駭鶯猜。蔫紅皺白,狼藉滿蒼苔。正是愁腸欲斷,珠箔外、點點飄來。分明似、身輕飛燕,扶下碧云臺。當初珍重意,金錢競買,玉砌新栽。更翠屏遮護,羯鼓催開。誰道天機繡錦,都化作、紫陌塵埃。紗窗里,有人憐惜,無語托香腮。
這首詞借詠落花寫一位閨中女子傷春惜花的心情。起筆即從落花的時序亦即殘春切入:一場雨下過以后,園林里,庭院中,花兒凋謝,偏惹起了常在花間嬉戲的蜂蝶和黃鶯的驚駭和猜疑。這是用移情的手法曲折地表現(xiàn)抒情女主人公的傷春情懷。以下,即明寫“落花”:“蔫紅皺白,狼藉滿蒼苔”。“紅”、“白”、泛指各種顏色的花朵。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蔫紅皺白”,句法仿此。這兩句說:萎縮皺卷的花兒,四下飄零,散亂地布滿在長著蘚苔的地面。不特如此,有些飛花還隨風飄向女主人公的閨房:“正是愁腸欲斷,珠箔外、點點飄來。”“珠箔”,即珠簾。當女主人公正在為春光消逝而非常悲傷的時候,飛花撲簾而來,那就更其不堪。下面三句,緊扣上文一“飄”字,攝取落花的神態(tài):它象身段苗條輕盈、能歌善舞的趙飛燕,由侍女攙扶著,翩翩步下高臺那樣綽約多姿!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身輕似燕,故名。以歷史上的著名美女來形容落花,似乎還隱含著以“落花”比喻女子不幸命運的意思,暗示女主人公之憐惜落花,實際上是自傷遲暮。象外有旨,頗耐人尋味。
過片,掉轉(zhuǎn)筆鋒,追敘園林、庭院的主人當初對花兒特別珍重,不惜以高價競爭著把它們買回來,還專門砌了很講究的花臺,精心培育,盼望早日能觀賞到它們爭奇斗妍的美麗景象。古人惜花,怕它們?nèi)諘裼炅埽R葬∧蛔o持,“翠屏”云云,正是說明對花兒的悉心照料。“羯鼓”句用唐玄宗故事。相傳玄宗好羯鼓,曾于內(nèi)庭臨軒敲擊,催得庭下柳杏發(fā)芽綻蕾,乃笑著對宮人說:“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見唐南卓《羯鼓錄》)這里用來比喻希望花兒先期開放的迫切心情。花兒倒是按時開了,而且開得很美麗,賞心樂事,令人快慰。然而春光荏苒,曾幾何時,落英繽紛,又是一片凋零景象,能不使人為之惆悵嗎?于是乃有下兩句:“誰道天機繡錦,都化作、紫陌塵埃。”“天機繡錦”,古代傳說,空中的彩霞是天宮織女織成的云錦。“紫陌塵埃”,唐劉禹錫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兩句說,誰能料想得到呢?就象空中爛熳的云霞一樣美麗的花朵,竟然都零落了,化作了道路上的塵土,這多么叫人傷心啊!煞尾三句承此意貫下,呼應(yīng)上片,寫女主人公惜花的情態(tài)。她面對紗窗,凝神佇望,看到一片片落花飄下來,十分憐惜,卻又無可奈何。她不言不語,只以雙手托著臉頰,陷在沉思和悵惘之中。“無語托香腮”五字,活脫脫地畫出了惜花人的形象,透露出她內(nèi)心的凄涼和悲哀。
這是一首詠物詞,向來詞論家對這一題材之作的基本要求,大致不外乎以下兩點:一是詠物不粘不脫,要達到“所詠了然在目,且不留滯于物”(宋張炎《詞源》卷下)的藝術(shù)境界。二是借詠物寓托性情。馬洪此詞,大體達到了這兩個要求。詠落花不止于剪紅刻翠,更引申出閨中人憐惜落花的傷春之情,實際上還涵蓋了人們對于青春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因此全詞郁伊善感,寄托深厚。
上一篇:《江昱·湘月》原文賞析
下一篇:《黃周星·滿庭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