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件僥幸的事,今年的暑假,竟容我在西湖上過了數十天野居的生活。這集里短短的十多篇小品,就是這段意外生活所遺留的痕跡。
無論我自家一方面的心思,怎樣不滿意于這些制作的淺薄呆笨;但另一方面卻總不免有些“舐犢”之愛。在讀者方面呢, 厭棄與冷漠,大概是她應得的命運吧。可是在這茫茫的人海中間,不能斷說連一二抱嗜癡之癖者都沒有;那么,這在他,也許要被看成頗有光彩的東西了。古人云:“得一知己, 可以無憾。”即退一步, 寫文章大半是為了自己的滿足,既已涉筆寫成, 而又于她有些眷愛;即使招來的只是些不同情的詆毀,但在自己是無須怎樣自餒的。然而,現在呢,我對她實另有難以自解的心情在!
盧那卡爾斯基氏,在他那新美學的經典里,告訴我們說: “竭力美化民眾的生活,描寫出為幸福和理想所照耀的未來,而同時也描寫出現在一切可憎的惡,使悲劇的感情,爭斗的歡喜和勝利,普羅米修斯的欲求, 頑強的高邁心和非妥協的勇猛心,都發達起來,將人們的心和向于超人情熱的一般的感情相結合——這是藝術家的使命。”
我自然不敢以藝術家自命;但既生而為人, 和周圍的環境便不能不有攸戚與共的自然關系。我們的時代,是醒覺與爭斗的時代了! 即使真的有那與世不相涉的桃源,容你去逃秦,你也許不易把心情寧謐下來吧。何況這種境地本來是屬于假想的呢?社會學者告訴我們,世間不但沒有脫離社會獨立的個人, 也沒有絕對地脫離社會獨立的人事、貨品。藝術的制作,粗看似屬于個人的;但只要平心地追計一下, 她的社會性就顯明地擺出于我們當前了。不要說一本詩集、一冊畫稿的印成, 是要經過許多人的手續的;不要說藝術的發表, 是要向人群去找讀者的;就是我們這點詩思,這點畫意, 不是經過社會的教養、遺傳、刺激等作用,她根本就不能產生!如果我們是仍在夢里,那可不必說了;我們現在是清楚地睜著眼醒著心呢!以藝術為一己的哀樂得失作吹號,而酣醉地滿足于這吹號中, 良心實不能教我這樣愚笨的人安然!也許有人要說,個人的哀樂也是社會哀樂的一部分,能夠把它表現出來, 不得謂于社會是毫不相干。這話誠然有相當的道理。但在這樣不平衡的社會里,哀樂分明是有階級的。現在大多數人的哀樂,正和我們的有著很大的鴻溝;要把我們的哀樂去函蓋他們的,我真打不起這樣欺罔人類的勇氣! 朋友,說到這里,你還肯懷疑我的傷心是故作姿態么?
愿意我不要忘記今天的自詛!更愿意讀這本小作品的朋友, 同樣地牢記著!
1929年冬記于杭州,浙江大學文理學院。
(《湖上散記》, 明日書店1930年3月版)
賞析 后記常常是補充說明創作中的一些問題,咀嚼創作的體驗,檢討創作的得失,明確今后的創作目標等。鐘敬文的這篇后記就是這樣的范例。
鐘敬文的文藝思想和散文創作,從早期到后期有一個明顯的轉變。這種變化首先是從這篇后記透露給讀者的。從而使之成為研究鐘敬文散文風格演變的寶貴資料。
鐘敬文早期的性格和愛好是主張文藝的沖淡和表現個人性情的。但當他寫完《湖上散記》之后,思想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化,感悟到文藝不僅是表現個人的哀樂,而應與社會和時代相聯系,所以他對自己的創作有所不滿了。所謂“另有難以自解的心情在”,便是指此而言。鐘敬文在《后記》中,總結了他過去創作的經驗教訓,給自己和讀者提出了一個警示:藝術是屬于社會的,他表示要向他的過去告別,準備走向一個新的創作里程。
后來的實踐證明,鐘敬文是真誠的,并不是故作姿態。他后來在抗戰時期寫的一系列戰地報告,一改早期散文的纖弱,變得沉勁有力了。他說, “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動人心魄的藝術,必然是充滿血色的”。這前后的變化是多么大!他后來總結自己的散文創作時說, “我過去所寫的散文,有前后期之分。1930年,大約可以說是一個界石。后期的散文,變化是相當大的”。《后記》寫于1929年底,變化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一個作家的思想變化和創作風格的演變有一個過程,而促其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這篇《后記》中可以看到,其中一個原因是,鐘敬文受到了蘇聯進步文藝理論思想的影響,他在文中引用了盧那卡爾斯基的一段話。這給了鐘敬文一定的啟迪。然而,正如他早期受周作人的影響一樣,影響自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還在于作家自己。《后記》中的一大段充滿悟性的話語,是一個緊隨時代的進步作家,打開心靈之窗,與時代和人民的對話。
上一篇:《深的湖》自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漳河水》小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