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锜·江城子》原文賞析
客當湖枕上偶成
日移花影兩三重。淡和濃,上簾櫳。爭鬧園林,紫蝶並黃蜂。有個人兒心上事,無處說,怨春風。
青山坐在可憐中。水溶溶,草茸茸。都是無情,不比別時同。一寸柔腸千萬恨,春去也,鎖眉峰。
這是一首寫怨春、惜春的小詞。
詞的上片,以麗景襯起春愁。首四句以花團錦簇、游蜂戲蝶點染,極寫盛春時風光之暄妍旖旎。先用偏鋒寫花,妙在避實就虛,不從正面著筆,而從花之“影”入手。曰“兩三重”,曰“淡和濃”,則花叢之疏密有間可見,而花影之漸上簾櫳,又暗示時辰之轉(zhuǎn)移,日之漸高也。詞家取影寫物,以北宋張先最為著名,“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等句傳誦一時,人稱“張三影”。以影寫花,所重者不在色澤芳香,而在其綽約風姿,猶如傳統(tǒng)國畫取竹影而畫墨竹,自具清雅空靈韻致。次寫蜂蝶,卻又返虛為實,細細點出“紫”、“黃”等秾麗顏色,而園林之芬芳馥郁亦在不言之中。以上五句,呈現(xiàn)出一派姹紫嫣紅極絢爛的景色,而在良辰美景之中,又已隱隱逗漏出人物情緒。試想日移花影,該是何等幽微景象,而主人公凝神佇目,直看到花影悄悄爬上簾櫳,則其慵懶無聊、落寞尋索的意緒又當如何! 及至出到戶外,見蜂蝶留連起舞,卻嗔怪其“爭”而且“鬧”,則其內(nèi)心困惱,更溢于言表。故下文“有個人兒”,不待出而已千呼萬喚。過拍處以“怨春風”將其心緒點醒,著一“怨”字,把前面所寫的綺麗景象,統(tǒng)統(tǒng)翻作傷心文章,所謂“欲要甜,著點鹽”是也。其實人兒心上煩惱,干春風何事?只是滿眼風物,處處反襯出自己獨守空閨的凄清; 萬物得時,又倍添自己失意的悵惘。春風無端受過,雖為無理,而就表達內(nèi)心意緒言,這無理之理,恰成為藝術(shù)上的傳神得意之筆。
下片首三句復又振起,由園內(nèi)而至園外,而情緒亦由“怨” 漸轉(zhuǎn)為“惜”, 顯得分外溫婉可憐。 春之煙缊,令萬物生輝,山青水碧。昔人有謂:“山于春如慶”、“春山淡冶而如笑” (沈顥、郭熙語),故爾倍覺山容親切可喜;“水溶溶,草茸茸”,則寫流水滋潤草木,一片豐腴繁盛景象,言無往而不充滿生機。此“人兒”剎那間又變?yōu)闊o限溫存,正可見其繾綣纏綿,是深于情者。然而也許是逝水不返、春草萋萋,重新勾起滿腹心事,四、五兩句急轉(zhuǎn)直下,仍以“無情”收住。“不比別時同”一句,為全篇關捩所在。人物之無情有恨、如怨似慕的內(nèi)心波瀾,原來均由此所致。別時依依,睹萬物而動容;別后凄切,覺昨是而今非。總為韶華易逝、佳期屢誤,以如此多情、癡情之柔腸,又如何載得起這等春愁! 歇拍處云“鎖眉峰”,言愁上眉頭。古人以為眉黛如遠山,故以“眉山”、“眉峰”稱之,如黃庭堅《歸田樂引》詞云:“又是尊前眉峰皺”,無名氏《眉峰碧》云:“蹙損眉峰碧”等。此處下一“鎖”字,固然是為芳顏不展之愁容寫照,亦含有無計留春,只把往昔美好的記憶珍藏心底的意思。詞的上片言“怨春風”,下片又發(fā)“春去也”的嘆息,兩處均點一“春”字,其意蘊卻並不相同: 前者指自然界之春光、春色,后者指的是人的青春韶華,由身外而及身內(nèi),其意緒流轉(zhuǎn)之脈絡全在于此。外界的駘蕩春光不解人意,故發(fā)而為怨春之說; 感情世界的失落為寸心所知,故孕育成惜春之情。一“怨”一“惜”,兩者相互生發(fā),遂交織成一支曼妙的抒情小曲。
上一篇:《元好問·江城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子龍·江城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