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石壕,陜州陜縣的石壕鎮,在今河南省陜縣東。杜甫經過那里,看到縣吏在村中拉役,杜甫投宿的一家人被強征兵役而導致家破人亡,于是寫了這首敘事詩。全詩按詩人的行蹤,以第一人稱客觀敘述一夜和第二天清晨的見聞,作者不作評論,讓讀者自己去領會詩的主旨。
詩中的鄴城,即相州,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肅宗乾元二年(759)九節度使60萬將士潰敗于此。河陽,即孟津,今河南省孟縣,黃河北岸。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后,郭子儀退守于此。詩分三段,頭四句為第一段,寫石壕吏深夜捉人的情景。中16句為第二段,敘寫老婦訴一家痛苦,并被迫應征。“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墻,婦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矣” (仇兆鰲《杜詩詳注》)。末尾四句是最后一段,描寫老婦被捉后家中之凄苦。
全詩事繁語簡,吏之苛暴,民之苦楚,直錄其事,一一道出,不著一字評語,心意全出。而且選材精當,詳略得宜。因之,成為流傳千古的現實主義名篇。
上一篇:錢起《省試湘靈鼓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劉禹錫《石頭城》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