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行·小重山》原文賞析
一點斜陽紅欲滴。白鷗飛不盡,楚天碧。漁歌聲斷晚風急,攪蘆花飛雪滿林濕。
孤館百憂集,家鄉千里遠,夢難覓。江湖風月好收拾,故溪云深處著蓑笠。
天涯游子,客里悲秋,這一主題不知有多少騷人墨客吟誦過。但正像七個音符能組合成千萬首各有特色的樂曲一樣,也就像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能描繪出無數繽紛絢麗的圖畫一樣,這一首詞也就是憑借人們熟悉而簡單的幾個意象,巧妙組合成了別有一番滋味的游子傷秋曲。
詞的上片描摹游子眼中的秋聲秋色: 斜陽,再沒有那赫日中天,光芒萬丈,使人不敢仰視的擴張型神采,在詞人眼里,夕陽成了一點,這一種收斂型的意象,描繪的是一種收斂型的世界,表現的是詞人收斂型心態。然而對于這種悲壯的收斂與衰落,詞人又發現了一種美,那就是 “紅欲滴”的光彩。假如午日是以勢凌人,夕陽就是以情動人了,在傷感的文人眼里,倒是這種無限美的夕陽,這種傷感的夕陽更為可親可愛,可感可嘆。這時,與夕陽為伴的有在碧天下盤旋的白鷗,似乎它也在倉皇地尋找日落前的歸宿。湖面上,漁歌聲似斷似續,終于歸于寂寞,那是歸去的漁舟,留下的一片空靈,于是滿世界便只有晚來秋風帶著各種秋聲壓過來了。那頂著滿頭白發的蘆花唱出切切的哀歌,世界便只剩下凄涼,清秋世界,無一不是傷感的詩境。
詞的上片描繪了一幅萬物回歸,“日入而息”的象征性畫面,詞的下片便寫 “回歸”之思。“館”字已暗示羈旅之愁,“孤館”進一步點明客舍的寂寞與游子的孤單,“百憂集”寫艱難苦恨一齊涌上心頭。古人安土重遷,家鄉觀念很重,為實現孢負,追求功名才不得不離家遠游,但詞人只身在外,卻仍處于孤館,可見 “混”得并不得意,此時,思家念親之情就會更強烈。傷心生平遭際,咀嚼坎坷人世,千百種憂愁交錯混雜,縈繞心頭。而在這諸種憂思之中,最強烈的自然還是念家之情。那遙遠的家鄉在游子的心目中經過濾光變色便更加溫馨。但思念越是強烈,家鄉就越是顯得遙遠。“家鄉千里遠,夢難覓”,連夢中也回不了家鄉,尋不到故居。古人云: “思極不成夢”,“夢難覓”正寫出了思之極,于是,結尾處便想象回到故鄉后的平靜和美的生活。以此來緩解強烈的思鄉之情。這是一幅多么美的圖景,結束了飄泊江湖的生涯,回到故鄉的溪流上,一葉小舟任意飄蕩,頭戴綠蓑笠,身染春草煙,在蘆葦深處頂著悠悠白云,看星換斗移,白鷗嬉戲,沒有現在,沒有過去,也不需要將來,生活便凝固在這永恒的靜謐中。這幅美的圖景在詞人心里已不知描繪過多少次了。但每次從幻想中醒來,又只得踏上飄泊的路。因為功成才能身退,但功名何日可成呢,這就構成了貫穿幾千年歷史的文人的進與退的矛盾,仕與隱的矛盾。這首詞結尾落在幻想中沒有醒來,或許就是為了保持那一點幻想中的美景吧。
這首詞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這就是,以簡單而陳舊的意象,巧妙組合成全新而動人的境界,如上片寫景,其畫面上出現的無非是斜陽、碧天、蘆花、白鷗,這些景物在其它詞中已不知出現過多少次,但這些形象通過詞人情感的觀照串聯,又成了常見而常新的意象,給人一種熟悉中的陌生感,形成新的富有個性的意境。又因為這些意象在前人詩詞中已反復運用,其意象本身已積淀了大量的美的信息,具有深厚的“張力”,使人聯想到無數美的境界,因此,在這首詞中又起到以少勝多的作用。
上一篇:《莊棫·定風波》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子龍·山花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