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廷式·鷓鴣天》原文賞析
即事
劫火何曾燎一塵?側身人海又翻新。閑拈寸硯磨礱世,醉折繁花點勘春。聞柝夜,警雞晨,重重宿霧鎖重闉。堆盤買得迎年菜,但喜紅椒一味辛。
這是一首抒寫性情的小詞,寫于歲暮臘鼓聲中。題為“即事”,乃有感而發。原作有兩首,第二首云:“臘鼓聲中醉一杯,世情不復強安排。錯從蟻穴聞牛斗,自縱雕天任燕猜。看傀儡,賣癡呆,草頭木腳滿槐街。祥云輝映三千界,曾見崆峒訪道來。”兩首并讀,更便于理解。
上片寫自己的人生態度。“劫火”,佛家語。指世界毀滅時的大火。《新譯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后人將亂世災火稱劫火。“一塵”,道家語。道家稱一世為“一塵”。此處之“劫火”,可能是指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劫火何曾燎一塵,側身人海又翻新”,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寫整個外部世界。作者說:對中華帝國具有毀滅性的戰火,并未能燒毀這個世界,結束這個時代,朝廷最高統治者,依然是那樣昏瞆,世人仍在醉生夢死之中。茫茫人海,依然渾渾噩噩,無多變化。“側身人海又翻新”,不過因舊歲將盡,在生活的表層上有些變化而已。話語中帶著痛苦,帶著憤懣,帶著譏諷,同時也不無痛苦的自嘲。“翻新”二字,字面上似乎帶著喜氣,話底里卻藏著辛酸。翻新者,沒有實質性變化。宋人范成大《題記事冊》詩云:“北山山下小庵居,佛劫仙塵只故吾。”這里暗含其意。作者雖經劫火,依然故我,并未改變自己。“閑拈寸硯磨礱世,醉折繁花點勘春”,是這個“故吾”的精神畫像。韓愈《答呂毉山人書》云:“以吾子自山出,有樸茂之厚意,恐未磨礱以世事。”此處取韓文意,謂閑拈寸硯,研墨撰著,借以研究世事,打發歲月。有冷眼旁觀之意,同時也含有“磨礱以世事”,增加自己處世經驗,提高自己品格修養之意。“點勘春”,謂仔仔細細地來看看春天。一個胸有韜略的激進的愛國志士,在祖國慘遭戰爭劫火之后,不能大力回天,一新世界,只能成為一個沒有什么大作為的“閑”人,拈一片小小的硯臺,磨礱世事也磨礱自我,醉折繁花,細勘春光。這是何等可悲!何等可笑!這首詞,字面上似乎輕描淡寫,疏放曠達,甚至還有一點自我安慰似的,內里卻含著強烈的憤怒,深沉的痛苦。他的臉上微笑著,他的心卻在哭!
下片前兩句容易理解。“聞柝夜,警雞晨,重重宿霧鎖重闉”,彌漫著戰爭氣氛。柝,巡夜時所敲擊的木梆。《易·系辭》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警雞晨”,用劉琨聞雞起舞典故。此處意謂:夜聞柝聲,心驚不能安睡,清晨雞鳴,警覺而起。寫戰爭時期人心驚悚之狀。“重闉”,城曲重門。此處指京城內城外城。“重重宿霧”,隔夜不散的濃厚的霧氣。整個京城籠罩在一種陰郁不寧的氣氛之中,令人心情壓抑。結語寫得極妙:“堆盤買得迎年菜,但喜紅椒一味辛。”作者是江西人,食性嗜辣,這樣寫,似信手拈來卻又包含著兩方面的意思:一是世味如同紅椒,處處使人感到辛辣。辛辣的氣氛,辛辣的嘲諷.辛辣的痛苦,辛辣得使人墮淚。另一方面,作者又有以此自況之意。這位江西老俵很有點紅辣椒的特點。他為人正直,個性鮮明,愛憎強烈,勇于斗爭。甲午戰爭之后,他出于愛國熱忱,對李鴻章嚴加彈劾,言詞十分激烈。“奏稿流傳都下,見者以為賈太傅痛哭流涕之言.不是過也”(《昭萍志略》)。味道濃烈的紅辣椒,正是他性格的寫照。即使因此招來了麻煩,他還是要辣!
抒寫性情之作,貴在真摯、淳厚,不加雕飾,自然流露,尤貴含蘊豐富,得見全人。倘若在無意中摻雜進一些矯揉造作,便令人讀之不快。如果有意為之,則更令人生厭。文廷式這首詞,寫得真摯、樸素,性情自然流出,是這類詞章中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許有壬·鵲橋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楊立齋·鷓鴣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