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壬·鵲橋仙》原文賞析
贈可行弟
花香滿院,花陰滿地。夜靜月明風細。南坡一室小如舟,都斂盡、山林清致。
竹簾半卷,柴門不閉。好個暮春天氣。長安多少曉雞聲,管不到、江南春睡。
這首清麗的小詞是許有壬為其二弟有孚而作。有孚字可行,青少年時代與兄隨父同居湖湘,晚年又同住京師,感情篤厚,時有詩詞唱和往來。據《元史·本傳》載,惠宗至元元年(1335 ),許有壬曾因遭忌而從中書侍御史辭歸河南故里,閑居達五六年之久。其間曾與弟有孚同游湘漢等地,時年五十歲左右。在一首題為“武昌別墅”的《太常引》中,詞人寫道:“胭脂山下老農家……。引泉澆樹,破苔移菊,更種故侯瓜。一笑有生涯,但休嘆、清霜鬢華。”作品所反映的,正是他這段南游生活。這首《鵲橋仙》很可能也是同時期作品。
這首小詞先從月夜春花寫起。“花香滿院,花陰滿地。夜靜月明風細。”先寫人的嗅覺感受,再寫人的視覺印象。而“夜靜月明風細”則是以三個相并列的詞組刻畫出整個的廣大空間給人感官上留下的印象: 由于月明,故有花陰;因其風細,方覺花香。而這兩者均由于在夜靜更深之時,方點綴得夜色更加幽美。從人的感覺層次,立體地再現出夜色的嫵媚。這是工筆細描宅院內的情景。其后,“南坡一室小如舟,都斂盡、山林清致”則以大寫意的筆法寫出宅外山林的景致。這里,詞人將山林與居室作了一個新奇美妙的比喻:蒼莽的山林中停立著一棟小舍,猶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顯得那么渺小和孤獨。由于是在月色之中,莽莽山林便顯得深不可測,故而更加強了屋如小舟之感。這里,詞人并非僅言居室之小,而是以其小反襯出山林之大。又由于小屋依山面北得天獨厚的位置,從這里能夠飽覽山林風光,充分享受大自然賜與的無限清韻。“都斂盡、山林清致”便表現出詞人對這里的極大欣賞。他曾在一首《南鄉子》中寫道:“小隱遠民塵,草舍三間柳作椽。 圍繞佳城才二頃, 山田。便覺胸中綽綽然。”他在這“小如舟”的屋中所感受到的,正是莽莽山林的那種“綽綽然”。上片重在寫景,下片由景至人。過片詞人用似隨手拈來之筆輕輕帶出“竹簾半卷,柴門不閉”這極富山野風味的兩句,明寫物而實寫人。它暗示出“南坡一室”主人的漫不經心和毫不在意,將這個久居都邑精神緊張的人在投入大自然懷抱后全身心放松的散懶神態形象地刻畫出來了。從字面上看,句中并無人的形象,但作者卻以“半卷”之簾和“不閉”之門使人感覺到主人的存在。真可謂蘊藉空靈的傳神之筆。然后再以一聲“好個暮春天氣”這發自肺腑的贊嘆,極寫出主人公十分的愜意。詞人半世宦海經歷,危機四伏,在窮于應付之中早已感到心力不支、疲憊不堪。正如他在另一首《南鄉子》中所述:“薄宦苦營營,半世長亭復短亭。一旦結茅當疊障,云屏。”這“結茅當疊障”即隱指官場矛盾危機四起之狀。相比之下,這退隱后的山野生活是多么輕松自在! 最后,“長安多少曉雞聲,管不到、江南春睡”,承接上文回答了居室主人去向的問題。同時,詞人用古都長安代指京師大都,明寫雄雞報曉,實則以此比喻官宦生涯的多種限制和拘束,用一句詼諧的玩笑語概括了無官一身輕的逍遙自在,將其內心慶幸、自慰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小詞中用了一些口語,通俗易懂。有如白話,寫來極其自然,又極其生動活潑。信筆揮灑,無不如意,故一路寫來,皆成佳趣。這看似容易,而實則非有很深的語言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上一篇:《滕賓·鵲橋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又廷式·鷓鴣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