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原文賞析
凍云封卻駝岡路。有誰訪、溪梅去。夢里疏香風暗度,覺來唯見,一窗涼月,瘦影無尋處。
明朝畫筆江天暮,定向漁蓑得奇句。試問簾前深幾許,兒童笑道:黃昏時候,猶是簾纖雨。
完顏璹的詞十分含蓄,往往使人難以詮解其中的題旨。這首詞就給人以題旨微茫之感。詞人長于創造藝術氛圍,而將自己的心跡隱含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欣賞他的詞作也只能在把握住詞的整體藝術氛圍的基礎上,來窺見詞人的心境。他所抒寫的,也只是一種泛化的心境,而很難坐實其具體所指。這首詞也很難確定詞人的某種指向,但與前一首詞相比較,這首詞更多的是抒寫個人的幽獨情懷。
詞的上片,主要是寫梅花的幽獨,就中投射了詞人的品格與胸臆。“凍云”句,寫天氣的晦暗陰郁,烘托了一種幽冷昏暝的氣氛。“有誰訪”二句,表明了詞人對“溪梅”的掛懷。此種凍云橫空,晦暗昏暝之時,有誰能去賞梅呢?正可見出梅花的幽獨。接著,詞便過渡到詞人夢憶梅花。詞人并未刻畫梅花之形,而是寫出梅花之神韻,疏香暗度,寫出了梅花的特點與神態。宋代詩人林逋《山園小梅》中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一聯名句,極為傳神地寫出了梅花的氣質風韻,被贊為詠梅絕唱,“夢里疏香”一句,似化意于此,而進一步從虛處寫來。“覺來唯見”三句,寫夢中醒來,不見了梅花的蹤跡,也聞不到梅花的暗香,而只余一窗冰冷的月色,無處去尋梅花之瘦影。這三句極為傳神地寫出了梅花的高情遠韻,并把高人雅士的品格賦予了梅花。詞人又以夢幻來寫梅,空中托起,就虛而刻劃之,顯得空靈搖曳,虛處生神。在詞人筆下,梅花有了人的性靈,同時也投射進了詞人的襟抱。上闋寫梅,詞人先以“凍云封卻駝岡路” 為梅花的出場創造了具體的環境氣氛,它“籠罩全闋,它題便挪移不得” (況周頤《蕙風詞話》)。而把梅花寫入夢中,醒來又飄渺難尋,正是寫理想境界之難得,從而也表現了詞人一種渺茫的心境。
下闋抒寫詞人的情懷。換頭處詞人宕開一筆,沒有繼續寫梅花之神態。“明朝畫筆江天暮”二句,說自己以詩畫自娛,排遣自己的愁懷。用畫筆勾勒出遼闊蒼茫的江天暮色,意境闊大。畫筆與“江天暮”合成一個意象,使人感到畫面的闊大與深沉。“定向漁蓑得奇句”,說自己在淡泊生活中寫作詩詞,覓得佳句。漁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往往象喻著隱居生活。張志和有一首著名的《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即是寫悠然自得的隱士生活。完顏璹雖然貴為王公, 然而卻性格簡淡,自甘清寒,立身行事宛如寒儒。《歸潛志》的作者劉祁談到他曾經造訪完顏璹府第時的印象:“其舉止談笑真一老儒,殊無驕貴之態。后因造其第,一室蕭然,琴書滿案。”(《歸潛志》卷一)“漁蓑”在這里象征著淡泊生活。“試問簾前深幾許”四句,極似李清照《醉花陰》“試問卷簾人,卻道海裳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構思。“試問簾前”句,表現出詞人那種慵懶悵惘的心情。兒童笑著回答,“黃昏時候,猶是簾纖雨”,通過淫雨連綿,黃昏寂寞的景況,把詞人那種百無聊賴、無以打發時日的憂煩感,極為含蓄地透射出來。
況周頤稱完顏璹詞的風格“姜史辛劉兩派,兼而有之”,大致是說揉婉麗幽秀與疏朗勁健于一爐,這很能道出完顏璹詞的特點。完顏璹詞在格調、意境上頗為峭健清遠,如本詞中寫溪梅的風姿,幽峭高潔,絕無俗態,表現了詞人高朗的襟懷。而在藝術表現上,又類于白石、梅溪詞細膩傳神的手法,確能曲盡事物神態。
上一篇:《陳繼儒·霜天曉角》原文賞析
下一篇:《顧貞觀·青玉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