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唐詩賞析,《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原文與注釋
王 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①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②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③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重物華。④
【注釋】 ①渭水:即渭河,黃河最大支流,在陜西中部。秦塞:秦地,因其四面有山關之固,古稱 “四塞之國”。黃山:又稱黃麓山,在今陜西興平縣北。漢宮:指漢代黃山宮。②鑾輿:皇帝的車駕。迥:遠。上苑:泛指皇家的園林。③雙鳳闕:漢代建章宮有鳳闕,這里泛指皇宮中的樓觀。④陽氣:指春日的陽和之氣。宸游:指皇帝出游。重:一作“玩”。
【鑒賞】 這首詩題中的蓬萊,即長安大明宮,在宮城東北角,又稱東內,高宗時曾改名蓬萊宮。興慶,即興慶宮,在宮城東南角,又稱南內。據《舊唐書·地理志》載: “自東內達南內,有夾城復道,……人主往來兩宮,人莫知之。” 應制,應皇帝之命作詩。
首聯: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緊扣詩題中 “望” 字,寫在閣道中遠望之景。詩人寫道,渭水縈繞著秦關曲折地東流,黃麓山環抱著漢宮長年依舊。在這里,詩人不直接寫長安之景,而是放眼望去,先寫渭水,秦關,黃麓山,漢宮,這不僅為下文寫長安設計了一個恢宏的背景,而且秦關、漢宮相對,也為全詩增添了一筆濃厚的歷史感。
頷聯: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詩人開始把眼光從遠處收回,轉而寫眼前之景。在夾道飄拂的楊柳中皇輦遠出千重宮門,在閣道回望,上林苑百花恰似錦繡一般。詩人并未多用筆墨,而只用 “花” 和 “柳” 便烘托出皇城一派繁華景象,同時,又點出詩題中的 “春” 字。
頸聯: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這仍是在寫回望之景,詩人的眼光繼續宕開,他看到帝城宮門兩旁的闕樓高聳入云,春雨滋潤著千家樹木萬戶人家。詩人仍以大筆勾勒出一幅雨中帝都勝景,而正是因為有雨,眼前之景多了幾分靈動,多了幾分生機。這里詩人仍是扣著詩題 “雨中春望”。
末聯: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 意思在說,皇帝的出游乃是為了順應時令,隨陽氣而宣導萬物,并非只為賞玩美景。這又回到應制詩的主題上來了,大凡應制詩,內容上大都以頌揚為主,因此王維此詩在結句有意掩蓋天子游春之實,而頌揚他披澤于世之虛。
這首詩是應制詩中少見的佳作,沈德潛在 《唐詩別裁》 中曾評說: “應制詩以此篇為第一。”
上一篇:《杜甫·天末懷李白》唐詩賞析,《天末懷李白》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唐詩賞析,《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