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驥·小重山》原文賞析
冬日即景
古寺寒林綴晚鴉。南溪排雁陣,下平沙。牛羊歸去夕陽斜。漁歌緩,短棹沒蘆花。
沽酒到西家。朔風初作雪,暈微霞。忽聞商女撥琵琶。含情望,江上暮云遮。
千古文章重白描,詩歌語言貴質樸。《冬日即景》這首詞的語言風格就具有這種質樸的美。在這首詞中,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觸,對冬日田園晚景作了生動的描繪和傳神的刻劃,細致地表達了他那高士的孤懷、隱居的幽致和心緒的惆悵。
整首詞圍繞“冬晚”展開描寫。上片偏于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偏于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即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而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能融成一片。
這首詞選擇的時間是一個殘陽衰柳,四望蕭條的冬日黃昏。起句“古寺寒林綴晚鴉”,詩人首先從大處著墨,描繪出了一幅古寺之外,鴉宿寒樹,煙斂疏林的圖畫,傳達出了一種寥廓蒼茫、衰颯零落的氣氛,它起到了籠罩全篇的作用。接下去,詩人再把視野放開: “南溪排雁陣,下平沙。”只見青冥遠凈,溜泉鳴玉,整齊的雁陣,正迅急地落在平沙之上,準備在這里過夜。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在這曠野郊外,凝望、留連之久。緊接著,詩人又把眼光投向近景:“牛羊歸去夕陽斜”,落日銜山,暮靄越來越濃,牧童正趕著牛羊向村落走去。作者在描寫了極其靜謐的環境之后,又描寫了聲音: “漁歌緩,短棹沒蘆花。”從附近的江上傳來了一陣陣低緩的漁歌,循聲看去,只見打漁歸來的小船,已經隱沒在蘆花深處。上片宛如一幅水鄉冬晚圖,寫出了牛羊下山,倦鳥歸林,漁歌唱晚的情景,把視覺和聽覺所及范圍內的冬晚的景色寫得盡情盡致。其中的幾個動詞“綴”、“下”、“緩”、“沒”的提煉和穿插,不僅把一些孤立的景物鉤連起來,寫出了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且使詞中的山水景物飛動、傳神,給人一種流動感,詩人就是這樣用清新的情致、勻潤的色調,渲染出了古寺旁、清溪邊的一角幽境。
下片立足于主觀感受。在這雁影冥蒙,漁棹歸晚的環境中,詩人正急匆匆地要去辦一件事:“沽酒到西家。”這一方面說明詩人心情較好,興致較高,一方面也因為天色驟變:“朔風初作雪,暈微霞。” 風攪長空,釀出一天雪意,西邊的一抹淡淡晚霞已顯得模糊不清了。可詩人沽酒以后,卻又沒有急著回家去,因為他“忽聞商女撥琵琶”,在這朔風乍起、昏昏雪意的清冷氛圍里,被琵琶聲所吸引,他又一次循聲找去: “含情望,江上暮云遮。”琵琶聲是那樣使他動情,他多么希望能看到那江船上彈琵琶的商女,但是遼闊的江面上惟見水天茫茫,霧靄沉沉,他只好惆悵而返。
這首詞初讀似乎是純吟山水,而無關乎情。其實不然。詩人的感情傾注景中,歲暮天寒、野況蕭條的環境里,一個孤獨、寂寥的詩人形象已經躍然紙上。作者緣情布景,以景出情,憑借對外界物象的描繪和氣氛的渲染,細致地傳達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語言看,整首詞不刻劃,不雕琢,渾然而就,意境自呈,真正做到了 “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趣而趣橫生”。作者喜歡用意象多于物象的疏筆,而不喜歡用造境止于詩境的畫面; 喜歡用色淡神寒的字眼,而不喜歡用剪紅刻翠的艷語,讀來自有一股內在的動人心魄的藝術力量。因此我們說,這首詞語言的質樸美乃是美學上難能可貴的語言風格,是語言藝術高超、成熟的一個重要表現,經得起咀嚼玩味,吟誦不厭。
上一篇:《景覃·天香》原文賞析
下一篇:《魏學渠·少年游》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