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齡·風蝶令》原文賞析
斗草
喜摘惟紅豆,難攀是白榆。百花亭外展氍毹。藏得宜男,臨賽又躊躇。綃帕銷藤刺,緗襕解露珠。朦朧卻把翠鈿輸。暗揀花枝,插補鬢邊虛。
斗草之戲,古時當與采集草藥有關,文藝作品中對這種民間風習早有反映。《詩·周南·芣苡》“采采芣苡”之句,按申培詩說,即為“童兒斗草嬉戲歌謠之詞”(見韓愈《城南聯(lián)句》方世舉注)。南朝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已見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的正式記載。敦煌卷子中有《斗百草》四首,屬于唐代大曲。至宋時民間斗草游戲更為流行,文人詩詞涉及到這種內(nèi)容的也更多起來了。如晏殊《破陣子》“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斗草贏”,是寫春社日的斗草;柳永《木蘭花慢》“盈盈,斗草踏青”,是寫清明節(jié)的斗草;歐陽修《夫人閣端午帖子詞》“共斗今朝勝,盈襜百草香”,是寫端陽節(jié)的斗草。至于斗草游戲進行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比較簡單的是斗力的“拉斗”,雙方各持花草枝莖的末端,勾搭相拉,枝莖保持不斷者取勝(詠寫這種斗草方式的,如宋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一種比較文雅的是斗智的“答對”,大家采集花草實物,比賽時一人報出自己草名,由別人憑手中花草進行“對偶”式的回答,答不上來或不能構成對偶的算輸,勝負的關鍵在于采摘實物的花色品種,此外還得取決于“對對子”的本領(例如唐人王建《宮詞》“艾心芹葉初生小,只斗時新不斗花;總待大家般數(shù)盡,袖中拈出郁金芽”,似即這種斗草方式的生動寫照)。不過古代反映斗草活動的作品,大多語焉不詳,于斗草游戲的動作、情態(tài),缺乏具體細致的描摹。后人僅能從清初畫家金廷標的《群嬰戲草圖》及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等作品提供的畫面、情節(jié)中,對斗草的情形,約略窺知一二。真正能以細膩傳神的詞筆,繪寫古代少女的斗草活動,滿足讀者的求知欲望和審美要求的,大概要推毛奇齡的這首《風蝶令》。
這首斗草小詞,不但有具體細節(jié),而且寫得韻味十足,傳達出了人物豐富、復雜的內(nèi)在情思。從摘攀、藏草、展坐、解兜、賭賽的整個過程,娓娓吟來,亦詩亦畫。先說女主人公的采摘。小詞精煉,不須羅列百草千花,只拈取眾中三品:喜摘者紅豆、難攀者白榆、最珍重而又羞于亮出者宜男草。詠物,也是寫人。“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詩),這里就以“相思子”起頭,象征純潔美好的感情追求;白榆必須高攀(關合古樂府《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語意),摘花高處賭身輕,攀摘的難度顯出主人公身手的輕盈矯健、性格的好勝爭奇。下面插敘一句亭外鋪坐的描寫,避免了花花草草一味報流水賬。“氍毹”,即毛織地毯,這里是說展開一條毯子鋪下,大家團團坐定。接下去,再回到本題:“藏得宜男,臨賽又躊躇。”臨到比賽快開始了,她一個人卻犯了愁,遲疑不決,精選、珍藏的那枝宜男草該不該拿出來?這草,可是已婚婦女隨身佩帶以求生子的啊,如若自己女孩兒家口沒遮攔,冒冒失失報出個“宜男草”,那些調(diào)皮的女伴還不知怎么拿人取笑呢!不報它吧,白白放棄這出奇制勝的“武器”,又不甘心……。內(nèi)心里矛盾,行動上躊躇,節(jié)奏上略一頓挫,自然地煞住了詞的上片。
下片,是斗草活動的主體部分。《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具體敘述這種往來對答的比賽交鋒場面是:“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大觀園里的女兒們,斗草比賽,恐怕主要靠口頭對答,未必都有實物。)小詞的作者但只側面著筆,用“綃帕銷藤刺,緗襕解露珠”兩句來渲染場景。“銷”,消散、緩沖。這句說綃帕包藏,借以擋隔花枝上的扎手藤刺。“緗”,淺黃色;“襕”,上下衣相連的服裝,此指衣襟。這句是寫衣兜解開,里面的花蕾草葉猶自泫然帶露。這十個字,通過藤刺尖尖、露珠晶瑩的詠寫,富有雅趣地表現(xiàn)出花兒草兒的新鮮芳潤,更反映了傾兜倒帕炫異夸珍之際,斗草場面的繁鬧和人物情緒的興奮。比賽熱烈地進行下去,該分出勝負了。古時斗草之戲習慣要以彩物賭勝(例如唐人《清平樂令》詠禁庭春晝的奢華斗草:“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而我們的女主人公這場卻輸了,糊里糊涂地把頭上插的花鈿飾物也給輸?shù)袅?也許紛紛忙忙中丟失了?“朦朧”,說不清,二字下得妙)。回去可怎樣向家里人交代呵!心里亂成了一團。然而聰慧的少女很快就想出了補救的辦法,她從草葉花叢里背著人揀取一枝最合適的,把鬢云邊的缺空處悄悄地插補上。成了。“閑尋女伴過西家,斗草歸來日未斜”(陸游《吳娘曲》)。盡管斗草沒有贏,而她這一天的興致卻是好極了。
這首小令的作者是經(jīng)學大家,著作等身,余事填詞,卻另是一副筆墨。作品格調(diào)十分流麗,在這幅紅豆白榆、緗襕翠鈿的斗百草風俗畫里,曲折繪出小兒女的柔情憨態(tài),堪稱寫生高手。遣詞用語,極富對稱呼應、相反相成的藝術美感,一“藏”一“展”,一“銷”一“解”之間,余味曲包,耐人含咀。特別是最后三句,那“輸”與“補”的對照,更為妙絕。翠鈿輸了,鮮花補上。花枝云鬢,“虛”處添神,仿佛歐陽修“杏花紅處青山缺”(《玉樓春》)筆意,而嫵媚過之。
上一篇:《黃永·風流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林則徐·高陽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