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官議
孔子之語教人曰:不憤悱,不啟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告也。孟子之語教人曰:有答問者。荀子之語教人曰: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傲,非也。,非也。君子如響。故《禮》無往教而有待問,則師之道,有問而告之者爾。世之挾書而講者,終日言,而非有問之者也,乃不自知其強聒而欲以師自任,何其妄也!
古之教世子之法,太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太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則示之以道者,以審喻之為淺,故不為也。況于師者,何為也哉?正己而使觀之者化爾。故得其行者,或不得其所以行;得其言者,或不得其所以言也。仰之而彌高,鉆之而彌堅,德如是,然后師之道盡。故天子不得而召也,諸侯不得而友也,又況得而臣之乎?此伊尹、太公、子思、孟子之徒所以忘人之勢,而唐、虞、三代大有為之君所以自忘其勢也。
世之挾書而講于禁中者,官以侍為名,則其任固可知矣。乃自以謂吾師道也,宜坐而講,以為請于上,其為說曰:“必如是,然后合于古之所謂坐而論道者也。”夫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卿大夫,語其任之無為與有為,非以是為尊師之道也。且禮于朝,王及群臣皆立,無獨坐者;于宴皆坐,無獨立者,故坐未嘗以為尊師之禮也。昔晉平公之于亥唐,坐云則坐。曾子之侍仲尼,子曰參復坐。則坐云者,蓋師之所以命學者,未果有師道者。顧仆仆然以坐自請者也,則世之為此者非妄歟?故為此議以解其惑。
茅鹿門曰: 嚴緊而峻,必因當時伊川爭坐講,故有此議。
張孝先曰: 上半篇論講非師道,謂其不待問而告,則疑于強聒也。后半篇論坐講不足以為尊師之禮,而不當以坐自請也。其辨甚峻,然觀其意有似乎激而過者。夫必待問而后告,茍不問,則不告矣。不問之時固多也,因而不問而遂可以廢講乎?坐而講不足為尊師,茍立而講,其體不已褻乎?以坐請者,所以重道,非自重也。則講固未可廢,而請坐講固亦未可議也。南豐此論,其殆有激而過者耶!
上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記舊本韓文后》原文全文
下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諱辨》原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