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可能是李煜的絕筆。《樂府紀聞》中寫道:“后主歸宋后與故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每懷故國,詞調愈工。其賦《浪淘沙》有云:‘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太宗聞之怒,更得其詞,故有賜牽機藥之事。”李煜為宋太宗派人送藥所毒死,看來與寫了這首詞有關。別的記載也提到了這一點,或曰:“嘗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幾下世。”(蔡絳《西清詩話》)。
李煜下世前的生活狀況,確如他自己在信中寫的,是“以眼淚洗面”的。詞的上片,寫了他下世前的一個生活片斷。在一天夜里,他做了一個美夢,夢見了過去的帝王生活。因為是在夢中,貪戀著那一會兒的歡樂,自己俘虜的身分也忘掉了。可是美夢不長,被窗外連綿不斷的雨聲吵醒了。為了突出他醒后的難熬,用了倒敘的手法,先從醒后寫起。第一句寫醒后的聽覺,用流水聲形容雨聲,以強調雨聲吵得很,不僅美夢被打斷了,而且醒后越聽越心煩。緊接著的第二句,雖未寫具體的花如何、水怎樣,但概括地交待了春意已衰殘。第三句寫體表的感受,雨夜難眠,熬到五更,絲綢被子蓋在身上也經受不住寒氣。寫的是體表的感受,反映出的是內心的感受,是他心情凄涼的表現。接下來是倒裝在后的夢境描寫,將夢境與現實、歡樂與愁苦加以對比,更顯“含思凄惋”。
下片寫了另一個生活片斷。他又獨自一人登高望遠,所見、所想引發出痛悔,使他禁不住喊出不要再獨自憑欄了。因為每逢獨自憑欄時不能不想到:那失去了的無限美好的江山啊,離開你是那樣的容易,而要再見到卻是如此的困難。此次獨自憑欄時更見到了:謝了的花紛紛落在流水上,隨著殘春漂去。這里的“春去也”,正與上片的“春意闌珊”相應。春天去了,也暗示著他自己一生的即將結束。他想到自己過去的有如在天堂的帝王生活,也就是夢中所追憶的歡樂,同眼前的處境相較,簡直有如天上人間之別。全詞結句的“天上人間”的喟嘆,正是這一痛悔心聲的傾吐。
李煜降宋后被軟禁在汴京時寫了不只這一首詞,雖說有共同之處,但又各有不同,這首詞有其特色。詞中調動了多樣的藝術手段,用雨潺夜寒的烘托、夢境現實的對比、流水落花的象征、天上人間的借喻,以有助于表現軟禁生活中的處境和心情。
上一篇:《河湟·唐·杜牧》賞析
下一篇:《滿江紅·宋·岳飛》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