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雙雙燕》原文賞析
題蘭史《羅浮記游圖》
羅浮睡了,試召鶴呼龍,憑誰喚醒?塵封丹灶,剩有星殘月冷。欲問移家仙井,何處覓、風鬟霧鬢?只應獨立蒼茫,高唱萬峰峰頂。荒徑。蓬蒿半隱。幸空谷無人,棲身應穩。危樓倚遍,看到云昏花暝。回首海波如鏡,忽露出、飛來舊影。又愁風雨合離,化作他人仙境。蘭史所著《羅浮游記》,引陳蘭甫先生“羅浮睡了”一語,便覺有對此茫茫,百端交集之感。先生真能移我情矣。輒續成之。狗尾之誚,不敢辭也。又蘭史與其夫人舊有偕隱羅浮之約,故風鬟句及之。
這首詞,是黃遵憲為潘飛聲(1858—1934后)而作。飛聲,字蘭史,廣東番禺人。曾舉經濟特科。早年曾在德國講學,歸國后居廣州,后為上海寓公終老。著有《說劍堂集》。黃詞本事,除自注外,潘飛聲和作也有目注云:“昔在菊坡精舍,聽陳蘭甫(澧)先生話羅浮之游,云僅得‘羅浮睡了’四字,久之未成詞也。壬寅(光緒二十八年,1902)三月,余游羅浮,至東江泊舟望,四百峰橫亙煙月中,覺陳先生此四字神妙如繪,故于《游記》中紀其事。而黃公度京卿以飄逸仙才,成詞一首見寄。猿驚鶴舉,惜不能起陳先生相賞也。”說得比黃詞自注較詳,可以參證。這詞是感國事之作,借題發揮,興會飆舉,兼蘇、辛之勝。
上闋用陳澧語開頭,“睡了”寫月光下山影橫陳,如美人入睡。此句本身也正如陳澧《憶江南館詞》,語妙天下。黃詞卻是借來作比喻,羅浮暗指舊中國,“睡了”謂國人在沉睡中未醒。曾紀澤曾對歐洲人說:“中國一睡獅也。”(見但燾譯日人稻葉君山《清朝全史》)黃詞與此同一含意。“試召鶴呼龍,憑誰喚醒”,因羅浮山有白鶴觀、黃龍觀等勝跡,故就地生發。“鶴”和“龍”,暗喻先覺人物。“塵封丹灶,剩有星殘月冷”,再從羅浮故事生發。相傳晉人葛洪,因年老,想煉丹求長生,聞交趾出丹砂,求為句漏令,帶了家屬同行,到了廣州,刺史鄧岳留住他,洪便留在羅浮山煉丹(事見《晉書》卷七十二《葛洪傳》)。羅浮有葛洪丹灶和藥井,但丹灶已被塵封了,仙井也無處尋覓,剩下的只有殘星冷月,可見神仙也不永恒。葛洪妻為鮑姑,故寫到“風鬟霧鬢”,以關聯蘭史夫婦偕隱羅浮之約。葛洪夫婦已長往了,只有讓蘭史獨立萬峰之頂,發出喚醒沉睡羅浮的高唱。“獨立蒼茫”語本杜甫《樂游園歌》“獨立蒼茫自詠詩”句,而蘭史自號獨立山人,又貼定圖中主人翁。
下闋換頭三句,接寫蘭史要隱居羅浮的想法。漢代張仲蔚隱居不仕,所居之處蓬蒿沒人(事見《藝文類聚》引《三輔決錄》)。“空谷”用蘭的故事,以切蘭史的號。孔子曾經過隱谷,見香蘭獨茂盛,乃作《猗蘭操》(事見蔡邕《琴操》)。空谷中有香蘭而別無雜人,故隱者可以安穩棲身,這是“滄海橫流無安處”(王尼語,見《太平御覽》引《晉中興書》)的反語。“危樓”,高樓。“倚遍”,倚遍闌干。“看到云昏花暝”,用宋史達祖《雙雙燕》“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詞語,這里的“昏”、“暝”,形容當時國勢阽危。驀然回頭,看到云海鋪開,象明鏡一樣澄澈,其中又露出一些峰頭,那正是羅浮山的本來面目。羅浮是二山,浮山相傳原是蓬萊仙山之一峰,自海外浮來。“飛來”即浮來之意。這里是說中華古國的大好河山原來是這樣美好。可是當時是怎樣的形勢呢?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神州大地將為他人所有的奇禍,迫在眉睫。羅浮既然是二山合體,風雨中時隱時現,忽離忽合。作者沉痛地為天下之憂而憂,生怕羅浮山在風雨合離中,化為他人的仙境。一結點明了全詞的主腦。這樣寄托遙深之作,但通篇卻仍然是一幅形象生動、仙意盎然的名山圖畫,好象并沒有寄托似的。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說:“感慨所寄,不過盛衰。或綢繆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饑,或獨清獨醒,隨其人之性情學問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見事多,識理透,可謂后人論世之資。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這席話,正好用來評價遵憲這首詞。周濟又說:“初學詞求有寄托,有寄托則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調,求無寄托,無寄托則指事類情,仁者見仁,知者見知。”這首詞正得表里相宣的妙用,又能從無寄托出,不著痕跡。沈祥龍《論詞隨筆》說:“感時之作,必借景以形之。”“不言正意,而言外有無窮感慨。”況周頤《蕙風詞話》說:“詞貴有寄托。所貴者流露于不自知,觸發于弗克自已。身世之感,通于性靈。即性靈,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也。”三家論旨,都可以說明此詞的特色。但是我們賞鑒此詞,明確指明其寄托所在,也是必要的。這并不等于把渾然一體的文學作品硬拆開來比附。
全首詞充滿了作者的愛國熱情,不單是為陳澧妙語而續寫,也不單是為題圖而寫詞。清末詞壇,堆砌華藻,成了風氣,此詞有別開詞家疆宇的作用。作者是晚清“詩界革命”的旗幟,這詞也可作“詞界革命”觀。與作者對樹“詩界革命”大纛的丘逢甲,在《題蘭史<羅浮紀游圖>》七古中,同樣感慨地寫著:“天公應悔蓬萊割左股,隳落欲界非仙都。邇來仙人所治地益窄,塹山跨海來群胡。各思圈地逞勢力,此邦多寶尤覬覦。”結尾云:“題君此圖正風雨,想見羅浮離合云模糊。”一詞一詩,用語構思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上一篇:《納蘭性德·南鄉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顧貞觀·雙雙燕》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