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厲鶚·晚步》原文賞析
斜景忽已暝,流鶯時一鳴。水光知月出,花落見風行。僻地非遺世,新畦欲耦耕。孤吟少儔侶,發興自江城。
這首五律寫詩人對自然變化和春光流瀉的敏感,表達了一種不甘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寫景。一個暮春的傍晚,作者漫步郊外,斜陽西落,天色驟暗,林中有時傳來一聲宛轉的流鶯。水波上泛起陣陣銀光,可知月亮已升上東山; 落花紛紛飄墜,可以感到風兒在輕輕游蕩。萬物都悄悄地沉浸到這黃昏的寧靜之中,不是詩人敏感的心弦,你幾乎難以觸覺到有任何細微的顫動。
后四句是抒情。作者當時或館于汪氏聽雨樓,或家居東園,一方面交朋結友,怡情自得,一方面埋頭讀書,準備兩年后的鄉試,企圖在科舉仕途上有所作為(兩年后,他果然以鄉試四十九名考中舉人)。正如詩中所說: “僻地非遺世”,他平居偏僻的一隅,不是為了超然物外,遺世獨立。作者在這里明確地表白了自己積極入世的態度,流露出居陋巷而自命不凡的思想感情。但是,詩人的思想也很矛盾,“新畦欲耦耕”,剛剛播種的土地,又喚起經營田舍的志趣來,“高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完全是一種陶潛式的心態。總之,目睹這黃昏時分的寂寂萬象,詩人反而心情激動,內心萌動著有所追求有所作為的欲望,盡管這種欲望還并無明確的選擇而處于矛盾之中,但無意于享受和滿足于這種寧靜,卻是詩人此刻的心理現實。
“孤吟少儔侶”,我內心的追求有人理解嗎? “微斯人,吾誰與歸?”在這黃昏的寧靜中,詩人的心情反而更不平靜: “發興自江城!” “興”者,詩興,即詩人的感情和沖動,再也抑制不住了,在這個時候: 晚步中; 在這個地方: “江城”——詩人僻居的杭州! 這就無異于告訴我們詩人的思想已經從這里騰飛,向著外面的廣闊世界。
全詩語言樸實,淡而有味,思想感情的表達含蓄而毫不費力,這種藝術風格在厲詩中是別具特色的。
上一篇:古詩《查慎行·曉過鴛湖》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藍仁·暮歸山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