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貞觀·雙雙燕》原文賞析
本意用史梅溪韻
單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鬢絲吹冷。鏡函如水,長憶畫眉人并。殘葉暗飄金井。問燕子歸期未定。傷心社日辭巢,不是隔年雙影!
香徑,芹泥猶潤。只一縷紅絲,誤他嬌俊。幾多恩怨,絮徹杏梁煙暝。傳語別來安穩。待二十四番風信。那時重試清狂,肯放雕欄獨憑?
這首詞借詠雙燕以寫閨怨。上片寫閨中人在清冷孤獨情境中因秋燕離去而傷心; 下片埋怨它們來時誤了傳書,希望去時能帶走她殷勤的囑托,使夫婿回來團聚,詞情含蓄委婉。雖然寫的是傳統主題,但構思不落前人窠臼。“單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鬢絲吹冷。”一開始便勾畫出閨中人在秋雨秋風中“小立”的形象。“單衣”固然指穿的單薄,伏下文“冷” 的描寫,也暗示“人獨”。“秋雨槐花,鬢絲吹冷。”前一句明寫雨,點出季節,使人聯想到槐花的飄零; 后一句暗寫風,從個人感受中看出秋風的無情。閨中人在秋雨秋風中憑欄小立,其清冷孤獨的情懷隱然可見。在這樣的環境中,她心頭不禁涌現出和夫婿在一起時的幸福回憶:“鏡函如水,長憶畫眉人并。” “鏡函”,鏡匣,這兒代鏡。“畫眉人”本指張敞。《漢書·張敞傳》;“張敞無威儀……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嫵。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 ‘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這里代夫婿,極言親昵、繾綣情狀。這兩句是以“長憶” 領起的。它是說,時時記起在清瑩的妝鏡中和夫婿偎依在一起的情景。接下寫小立時見到的景象:“殘葉暗飄金井。”“金井”,水井。秋風殘葉,氣氛蕭瑟凄涼。“暗飄”,可見時候已是黃昏,更使人難堪。這一句是由人到物的過渡,因秋深想到燕子將回南方。“問燕子歸期未定。”于是她問燕子什么時候歸來,而答復卻是“歸期未定。”這句意思高度濃縮,是由回憶“畫眉人并”引出的。詢問燕子,是希望它們歸時捎帶遠方的音訊。“傷心社日辭巢,不是隔年雙影! ”“社日”,指秋社,即每年立秋后第五個“戊”日。這時已是深秋了。燕子是春社來,秋社去的。“隔年”,去年。這是說,使她傷心的是辭巢南去的雙燕,並不是去年重來的那一對。它伏下片“只一縷紅絲,誤他嬌俊”的描述。既然歸期未定,又非去年雙影,閨中人感到天涯消息難知,怎能不傷心呢?上片先寫人,由人帶出所詠之物。景物環境描寫表現了她清冷孤獨的情懷,然后用幸福的回憶和雙燕辭巢來襯托,使感情發展上升到更高層次。換頭追敘雙燕春天來時的情狀:“香徑,芹泥猶潤。只一縷紅絲,誤他嬌俊。”“一縷紅絲”活用飛燕傳書事(見《開元天寶遺事》)。“嬌俊”,嬌美俊俏,這里代閨中人。在洋溢花香的小路上,芹泥還潤濕,它們飛來筑巢,但足上只余一縷紅絲,不見夫婿捎來的書信,使她失望了。這是“不是隔年雙影”意思的延伸,揭示了她傷心的原因。“幾多恩怨”二句,是描寫燕子在杏樹為梁的巢里,它們雙雙對對,從白日到黃昏,軟語呢喃,絮說著無窮無盡的恩愛情意。這里透示著閨人的埋怨嫉妒心理。正可以反襯她處境的寂寞孤獨。“恩怨”是偏義復詞。以下至歇拍仍然回到現在,寫她對燕子的囑托與希望。“傳語別來安穩”,這是她的囑托。“安穩”指生活平安清泰。她說,請雙燕為我向“畫眉人”傳語,說分別以來我的生活很好,請她放心。“待二十四番風信。那時重試清狂,肯放雕欄獨憑?”寫她殷切的希望。“二十四番風信”。“風信”,花信風。江南一帶自小寒至谷雨,應花開五日一番風候。梅花風最先,楝花風最后,共二十四番。第二十四番為谷雨的楝花風,正是燕子歸來時節。“清狂”,放逸不羈。這里形容春燕在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神態。“肯放”,難道使。她希望等到明年二十四番風信的時節,那時候燕子再雙雙隨風自由自在地飛翔,難道還會讓自己獨自倚欄凝望嗎?意即捎去音訊后,夫婿歸來,會在一起憑欄看看它們的“重試清狂”呢。
下片先寫春天雙燕未捎來音訊而愁怨,然后希望它們這回為她寄語,到明春能與夫婿同賞其于飛之樂。這樣由愁怨到希望,逐層把閨中人的心理活動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情味雋永。這首詞,詞題指出用梅溪韻,作者是有意識學史達祖的。《雙雙燕》是梅溪的創調,是宋詞詠物名作。它細膩地描繪了春燕飛回紅樓定巢以及外出晚歸的情狀,末以紅樓少婦的孤零反襯它們的美滿幸福。按時間先后描述,環環緊扣,做到了極妍盡態,形神俱似。它鮮明生動的形象,給讀者以深刻的美的享受。這首詞雖用原韻(實際束縛比自由用韻要大得多),但不因襲原作的構思,自出機杼。它不著意于描摹秋燕的形象,而是以閨中人為中心。詞中環境氣氛的渲染與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又處處關合雙燕的情事。上片以實寫為主,下片以虛寫為主。從雙燕今年秋天歸去,回溯到春天的初來,然后設想明年重來的情事。現實、回憶和設想在詞中交織在一起,虛實結合自然。時間的跨度很大,讀者的藝術聯想的空間也擴展了。比之梅溪的詠燕詞,更加強了它的情節性。因此,在構思上有所突破和創新。
上一篇:《黃遵憲·雙雙燕》原文賞析
下一篇:《蔣春霖十首·臺城路》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