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
七十馀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歸休已作巴江叟①,重到翻為滇海囚②。遷謫本非明主意③,網(wǎng)羅巧中細人謀④。故園先隴癡兒女⑤,泉下傷心也淚流。
①巴江,泛指故鄉(xiāng)四川?!、诘岷?,注見《江陵別內(nèi)》?!、邸斑w謫”句,在當時只好這樣說,所謂“天王圣明”?!、芗毴?,小人。⑤先隴,先人的墓地。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嘉靖八年卒,葬于新都城西。癡兒女,楊慎長子同仁早卒,次子寧仁時居瀘州。
【說明】 《明史》本傳云:“及年七十,還蜀,巡撫遣四指揮逮之還。”這個巡撫,據(jù)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以為是王昺,“昺,俗戾人也,使四指揮以鋃鐺鎖來,用修不得已至滇”。但王士禛《隴蜀余聞》以為是游居敬。楊慎《廣心樓夜宿病中作》即有“落阱重逢下石人,七旬衰病命逡巡”語,并在《病中永訣李張?zhí)迫吩娮⒃疲骸叭挥嘀舛手泻Χ洳坏眠€者竟以此,不欲言其人姓名,如柳子厚傳河間云,噫。”這首永訣詩去本詩不遠,當是他的絕筆,中有“知我罪我《春秋》筆,今吾故吾《逍遙》篇”語。
楊慎病中感懷詩作于六月十四日,至七月六日,乃卒于僧寺,年七十二。他從三十七歲流放至云南,到這時已有三十五年,占了他生命的一半。詩中以遷謫非出明主意,對網(wǎng)羅者不欲直書其名,都有他難言之隱,亦逐臣之苦衷。他去世后的第二年,由黃峨和次子寧仁歸葬新都,總算是回到了“故園先垅”。
上一篇:《二郎搜山圖歌》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戚繼光》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