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臺城路》原文賞析
乙酉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越八日,姚檉甫丈約云閣與余往南河泡看荷花,各得詞一首。時余將出都矣
片云吹墜游仙景,涼風一池初定。秋意蕭疏,花枝眷戀,別有幽懷誰省?斜陽正永,看水際盈盈,素衣齊整。絕笑蓮娃,歌聲亂落到煙艇。
詞人酒夢乍醒,愛芳華未歇,攜手相贈。夜月微明,寒霜細下,珍重今番光景。紅香自領,任飄泊江潭,不曾凄冷。只是相思,淚痕苔滿徑。
在清末,梁鼎芬以剛強正直、不畏權貴而著稱,他先曾疏劾執政的北洋大臣李鴻章,后面劾滿清貴族、顯赫一時的慶親王奕劻,又劾權勢熏灼的直隸總督袁世凱(參見《清史稿·梁鼎芬傳》),轟動一時。本詞即是他在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中法戰爭時因“抗章李合肥十可殺,坐鐫五級調用”(清郭則沄《十朝詩乘》),由翰林院編修貶調出京前所作,借觀荷花而抒寫其去國情懷。農歷六七月間,荷花盛開,古代江南風俗因此以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觀蓮節,又稱荷花生日。作者與姚揆、文廷式皆南人,是亦在其年此節后于北京盛產荷花的南河泡賞荷并有感而作此。檉甫,姚揆字,浙江嘉興人;云閣,文廷式號,江西萍鄉人。二人皆著名文人。南河泡,北京南河沿泡子河也。
上片寫賞荷。“片云吹墜游仙景,涼風一池初定”,詞一開始即對所見荷花作大力想象性渲染,開門見山,筆墨簡潔經濟。提起荷花,人們自然地會想起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其文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清益遠,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边@些不正是詩人所贊賞和追求的品質嗎?詩人的不畏權貴,不正是蓮花高潔品格的體現嗎?所以在詩人眼中,這一池豐神綽約、多采多姿的荷花是那樣的純潔高雅、超凡脫俗,它們簡直不是人間所能有,而好似天上的片片彩云被風吹墜而落入湖中,又好似脫離塵俗,往來于太虛的游仙們的幻影。“景”,影的本字。這些天庭吹墜的彩云、臨凡的仙子們在風定池平的河面上,在陽光的映照下,光艷鑒人,亭亭靜立,使作者頓受感染,因貶謫而即將離京的煩惱和憂愁仿佛被淘洗盡凈,大有范仲淹老夫子《岳陽樓記》所說的“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之感。次句的“涼風一池初定”,正顯示了詩人受荷花感染而導致的心緒平靜。可是,這原本滿腹怨愁的紛亂心緒果真能平靜下去么?下文的“秋意蕭疏,花枝眷戀,別有幽懷誰省”,掀起了波瀾。在依稀的秋意下,那將凋未凋的荷花似乎在眷戀花枝,不愿下落。由此,不覺又引起了他的滿腔心事:對行將離別的京都的眷戀,對國事日非的憂慮。這就是外人難省的詞人“幽懷”。其時是觀蓮節之后八日,即農歷七月初三,雖方初秋,可在北方已可感到依稀涼意,荷花也即將墜落,所以詞這里說“秋意蕭疏,花枝眷戀”,下片也有“寒霜細下”之語。以下“斜陽正永,看水際盈盈,素衣齊整”三句,正面描繪賞荷?!靶标栒馈?,交代時間,暗示賞荷之久;“盈盈”,本形容女子風姿儀態的姣好,這里借指池中荷花形態的婀娜美好;“素衣”,白色的衣服,這里借寫荷花外形的潔白。“水際盈盈,素衣齊整”,描繪一直綿延到水邊的滿池亭亭靜植、整齊排列著的荷花的潔白姣美,而以一“看”字逗出,是作者的視覺。接著,“絕笑蓮娃,歌聲亂落到煙艇”,“絕笑”,夸飾采蓮女子姣美而清脆無比的笑聲,“蓮娃”,采蓮女子。詞人的本意原為描繪賞荷所見采蓮女們歡歌笑語時的自由活潑,可卻不作正面描繪,而是通過“絕笑”和“亂落”的歌聲作側面的表現,以聽覺出之?!案杪晛y落到煙艇”,大可玩味,不說在游艇上聽到歌聲,而說歌聲亂落到艇上,“亂落”二字,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它不僅表現了蓮娃縱情歡歌的此起彼落,活現了她們忘情調笑的活潑嬌憨神態,而且也暗示了詩人此時又復趨于平靜恬淡的心情。
下片寫賞荷結束與友人的分別。“詞人酒夢乍醒”,暗示了詞人和姚、文二友人在賞荷小酌之時對賞心悅目景色的迷戀沉醉,逗出下文“愛芳華未歇、攜手相贈”的寫詞人們酒醒之后的行動:深愛那香清益遠、亭亭靜植而又尚未殘敗的荷花,于是互相折蓮以相贈,作為別后的紀念,導入下文賞荷結束的分手道別。“夜月微明,寒霜細下”二句寫景,交代賞荷時間的長久,是分別的前提,又渲染了悲涼的分別氣氛,自然地引出“珍重今番光景”的臨別贈言。二三知心好友流連忘返于荷花叢中,共度佳日,今后則將各自東西,佳期難再,重逢無期;又且,今日所賞者乃是素所贊賞的純潔高雅的荷花,陶冶了性情,純凈了心靈,給了他們美好的啟迪。這些,都是“今番光景”的值得“珍重”之處。結尾數句,詩人又轉而想象起別后情景。“紅香自領,任飄泊江潭,不曾凄冷”,承接上文,并照應“攜手相贈”,就序中所說的“余將出都”,設想分別后由于有友人所贈的荷花為伴,受荷花高潔品格的熏陶,此行被貶出京后任憑飄泊天涯,遭受何種挫折,都不會感到凄冷孤寂,喪失向權貴斗爭的信心和決心?!爸皇窍嗨?淚痕苔滿徑”。又起波瀾,轉而設想起出都后的天涯流落和相思情深。由于蓮花是友人所贈,所以必將引動對友人的懷思之情而淚灑道途,“苔滿徑”,用意深刻含蓄,暗示前途的坎坷曲折,也給分別造成了一種悲涼的氣氛。
詩人此次出京,賦《出都留別》詩云:“凄然諸子賦臨歧,折盡秋亭楊柳枝。此日觚棱猶在眼,今生犬馬恐無期。白云迢邐心先往,黃鵠飛騫世豈知。蘭珮荷衣好將息,思量正是負恩時?!狈挤沏瓙?,去國情懷,可與此詞相印證。
上一篇:《左輔·南浦》原文賞析
下一篇:《杜文瀾·臺城路》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