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漢宮春 立春日》·辛棄疾
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zhuǎn)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huán)?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這首詞從立春起興,想到故都,想到自己平白浪費光陰,對統(tǒng)治集團的歌舞湖山投出強烈的冷嘲,是一篇諷刺作用很強的作品。
開頭兩句,點出立春。古代風俗,立春那天,民間剪彩作人形或燕子形,戴在頭上,這種東西叫做春幡,又叫幡勝。“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不管滿城怎樣點綴春光,事實還是冷酷的。你們不看,“風雨” (隱隱指的是侵據(jù)北方的異族)依然威脅著人間么?輕輕一句,作者的微意就透露出來了。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年時”是當年或前時。“西園”指的大抵是汴京西門外的金明池和瓊林苑,自從汴京淪陷,它早已荒涼滿目,舊時燕子,大抵只有做夢才能夠看到那個地方了。
過去,每逢立春,汴京的人家照例喝黃柑酒,互送春盤,但如今黃柑酒固然無法備辦,連春盤也說不上彼此饋送了。
下片,又再伸進一步。“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zhuǎn)變朱顏。”表面上指春風,說它忙著把梅花、柳樹都裝扮起來。其實影射的是那批忙著觀燈、賞梅、踏青、修禊、歌舞升平的朝中權(quán)貴。他們“更沒些閑”,不過是“薰梅染柳”,盡情享樂;等到他們閑起來了,也沒有別的作為,除掉讓鏡子里的朱顏逐日衰老之外。而且更為可悲的是,他們不但浪費了自己的年華,也誤盡了有志者的青春!
上一篇: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晁沖之《漢宮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