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璟·蝶戀花》原文賞析
聚骨扇
幾股湘江龍骨瘦,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金縷小鈿花草斗,翠條更結同心扣。金殿珠簾閑永晝,一握清風,暫喜懷中透。忽聽傳宣須急奏,輕輕褪入香羅袖。
金源一代,由于與趙宋文化的交流、融合,其漢文化水平與遼相比,有顯著提高。在文學創作上,出現了不少名家。詞這種比較難駕馭的文學樣式,在金源一代也有了長足發展,填詞技巧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金章宗完顏璟的這首《蝶戀花》,應是一個較好的例證。
這是一首精雕細刻的詠物詞,所詠之物是“聚骨扇”,即折疊扇,或稱聚頭扇。它以工細之筆,描繪了聚骨扇的形象,同時也流露了作者逍遙閑適的心情。
詞的上片,寫聚骨扇的形象。起句寫制造聚骨扇所用的材料。“湘江龍骨”是指湘妃竹。造扇之竹,隨地可取,而這里則獨用湘竹,且以“龍骨”形容之,正是為了著意顯示扇的華貴;從一個“瘦”字里,我們又看到了這扇的小巧玲瓏。“巧樣”句,寫扇子式樣新穎、精巧,“湘波皺”則形容扇面折疊之美。前有“湘江”,后有“湘波”,意脈一貫,前后照應。“金縷”句是寫扇面修飾之美。扇面上用金色的絲線界上小小的花鈿,形如爭奇斗妍的花草。“斗”字用得傳神,把“花草”寫活了,扇的精美度亦由此倍增。“翠條”句,轉寫扇骨的聚頭形象,以“翠條”應首句的“湘江龍骨”,以“同心扣”寫“翠條”的聚頭扭結。“同心扣”猶“同心結”,在文學意象上往往比喻愛情,古有“同心扇”,見《東宮舊事》,故唐李嶠詠扇詩有“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句。這里的“同心扣”雖不表示愛情,但這個詞用得新穎婉媚,既寫扇之形,又傳扇之神。
上片著意詠物,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畢寫扇的形象。下片則由扇及人,因物抒情,寫作者展扇把玩,欣然自樂。“金殿珠簾”一句,意在展現作者的雍容華貴,消閑自適。“一握清風”兩句,“握”為量詞,猶“把”。“一握”,言扇風之微。清風入懷,滿懷生涼,涼而且“透”,惡暑之中有此佳境,自然喜不自勝,扇的價值亦由此可定。結處“忽聽”兩句,筆鋒急轉,宕開一層,由詠物而至賦事。“輕輕”二字,畢肖神態,作者對扇的珍愛之情,暗寓其中。最后這兩句可能是實寫其事,這在帝王來說,是常有的事。急奏迭報,個人清玩必須讓路。但深究一下,這兩句也可能有作者的寓意。漢代傅毅《扇銘》有兩句名言:“知進知退,隨時出處。”完顏璟在這里明寫其事,暗寓其志,亦或有之。
這首小詞,無疑是一首玲瓏剔透的藝術珍品。作者寫扇,擺脫了以往借扇興嘆(如所謂“常恐秋扇捐”)之類的模式,巧樣翻騰,別鑄新詞,詠物抒懷,給人面目一新之感。作者寫扇之形,巧設比喻,用詞精美秀雅,直把小扇寫得高雅而又嫵媚;且詞中借用的形象如湘江、湘波、同心扣等,又各自以其特定的含意喚起讀者的藝術聯想,如那湘妃的故事,那同心扣中的愛情之思等等,皆不期而至,再配上那精美的扇面畫,都給讀者展開更加廣闊的藝術天地。寫扇而不止于扇,詞體小而蘊涵富,這是作者的高招。
上一篇:《邵亨貞·虞美人》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翥十首·蝶戀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