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詩歌·錢秉鐙·揚州訪汪辰初》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汪辰初,揚州人,抗清義士。在福建、廣東任職時,與作者是同事,交誼很深。根據作者《汪辰初文集序》,這兩首詩寫于康熙二十二年(1083)春,是作者對他的一次訪問后有感而作。
原文
關橋乍泊旋相訪①,問遍揚州識者疏。
市井草深尋巷入,江城花滿閉門居。
僮驚客到饒蠻語②,篋付兒收只《漢書》。
我過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猶憶城隅訪舊年,孤蹤早上漢陽船③。
一家局促三間屋,廿載崎嶇萬里天。
筆墨資生何處賣④?艱危紀事異時傳。
白頭相見留深坐,又損瓶中糴米錢⑤。
注釋
①關橋:揚州水城門橋。 ②僮:家中未成年的做工人。蠻語:南方音的語言。 ③漢陽:明清府名,在今湖北省。 ④筆墨:文章。資生:賴以維持生計。 ⑤損:破費。糴:買糧食。
賞讀
第一首寫相訪。“關橋”指的是揚州水城門橋。“乍泊”、“旋”是說詩人剛到揚州,就急于想見老友,可見兩人感情的深厚。“問遍揚州識者疏”,但能夠找到他卻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為什么呢?接下來做了解釋,“市井草深尋巷入,江城花滿閉門居”,原來汪辰初做為南明舊臣,有意隱退避世,所以遷到草深僻巷,閉門而居了。其中可見汪辰初的氣節。“僮驚客到”,其中的“驚”字說明了平時極少有人造訪,所以仆人感到吃驚,“饒蠻語”即南方口音,因汪辰初在云南滯留十余年方歸,所以此僮仆應為南人。《漢書》,因為其中記載了許多漢興、征戰之事,所以自古以來多為關心國家的志士喜讀,汪辰初讀此詩顯然是有所寄托的。“我過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描寫相見的情形,兩位老翁,兩朝遭際,同是劫后余生,一時相逢,自然是激動不已。悲喜交集,怎不笑啼相伴?
第二首寫老友相逢,促膝敘舊的情形,首先寫上次來訪,“猶憶城隅訪舊年,孤蹤早上漢陽船”,上次來訪,二人未能見面,一個“早”字,流露出無盡的遺憾。“一家局促三間屋,廿載崎嶇萬里天”,是寫老友的仆仆風塵,二十年來奔走嶺南、云南,歷經坎坷,而歸來時依舊貧困不堪。《汪辰初文集序》記載汪辰初歸來后,“里中故物俱盡,僦(租)屋以居”。插入此句后,又收歸敘舊。“筆墨資生何處賣?艱危紀事異時傳”,大概當時汪辰初正在著述南明史實的有關書籍,身處艱辛逆境,仍不忘舊朝。與前一首中的《漢書》遙相呼應,含蓄地證明了汪辰初的忠貞之節。最后兩句,“白頭相見留深坐,又損瓶中糴米錢”,兩人話語投機,不知不覺已到吃飯的時間,朋友以買米的錢沽酒相待,一方面表明二人情深義重,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汪辰初的生活困窘。遺老的蒼涼悲愴,亡國的切膚之痛,萬千感慨盡融于平淡的生活之中。
汪啟東在《山涇草堂詩話》中評價這首詩說:“第一首迤邐寫來,收到相見,‘訪’字意已足。次首頗難著筆,若再鋪敘見后情形,究屬平衍。卻從昔年說入,一繞方到本題,空靈活潑。化堆垛為煙云,此法得自杜陵。”
上一篇:《唐詩·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庚信·擬詠懷(其十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