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炎·春從天上來》張 炎
張 炎
己亥春復回西湖,飲靜傳董高士樓,作此解以寫我憂①。
海上回槎②。認舊時鷗鷺,猶戀蒹葭③。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樹十里寒沙。難問錢塘蘇小④,都不見、擘竹分茶⑤。更堪嗟。似荻花江上⑥,誰弄琵琶。煙霞。自延晚照,盡換了西林⑦,窈窕紋紗。蝴蝶飛來,不知是夢,猶疑春在鄰家。一掬幽懷難寫,春何處、春已天涯。減繁華。是山中杜宇⑧,不是楊花。
注釋 ①己亥:指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靜傳董高士:董嗣杲,字明德,號靜傳居士。錢塘(杭州)人,后入道,能詩詞,有《西湖百詠》詩行世。此解:指這首詞。解,樂曲、詩歌的章節(jié)。②槎(chá):指船。晉張華《博物志·雜說下》:“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③蒹葭:沒有長穗的蘆葦。④蘇小:南齊、南宋時均有名為蘇小小的錢塘名妓。此處代指杭州的歌伎。⑤擘(bò)竹分茶:指破竹瀝水,用沸水沖茶。⑥獲花江上:化用唐白居易《琵琶引》詩意:“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獲花秋瑟瑟。”⑦西林:即西泠。⑧杜宇:即杜鵑,又名子規(guī)。舊說杜鵑是古蜀帝杜宇所變,古人認為它的啼叫似“不如歸去”。
鑒賞 《詩經·邶風·泉水》中云:“駕言出游,以寫我憂?!睆堁自谶@首詞的詞題即明白地寫道:“以寫我憂愁?!边@一年是己亥的春天,距離當年的國破家亡,已經有二十三年了。這二十三年中,張炎曾北上大都,旋又返回,流落江南,始終過著漂泊不定、羈旅貧寒的日子。此刻他“復回西湖”,然而心中的感慨憂愁,亦是不可斷絕。
起筆遼遠,縹緲隱約。明明是重回西湖,重回故國之都,卻不從實處著筆,而是以高遠韻致寫道:“海上回槎。認舊時鷗鷺,猶戀蒹葭。”人間流離失所的苦難都隱括入“海上回槎”這四字中。從前相識的沙鷗白鷺,依然在蒹葭叢中棲息飛翔。風景似乎依舊,然而荒涼的心緒已不再有一絲欣喜:“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樹十里寒沙。”香影消歇,流水遠逝,白云悠悠。蔓延十里的寒沙上,種著稀疏的樹木。語意清空,意境蕭條。“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詞源》)“難問”一句,寫舊日歌舞佳人的消散?!半⒅穹植琛钡募毠?jié),讓人想見她們從前“纖手破新橙”(周邦彥《少年游》)、沏茶待客的身影?!案班怠痹凇岸疾灰姟钡幕A上更進一層,“荻花江上,誰弄琵琶”一句,用白居易《琵琶引》典故。張炎借以寫出身世之嘆;同時,也以白居易當年謫居的江州“楓葉荻花秋瑟瑟”的風景,來形容西湖的蕭條景象。
下闋以“煙霞”落筆,西湖煙水茫茫,晚霞照水?!氨M換了”一句,雖是寫景,但易代之悲已含蓄吐露。昔日西泠橋一帶輕紗縹緲的風景早已煙消云散,上闋是“都不見、擘竹分茶”,下闋是“盡換了西林,窈窕紋紗”。人已遠,景空逝?!昂w來,不知是夢,猶疑春在鄰家。”借無情之物,寫出沉痛內心。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贝嗽~以“蝴蝶”代“商女”,以“夢”代“亡國恨”,筆意更為含蓄隱約,杜詩中的諷刺和譴責一轉為傷痛和惘然。張炎詞中多次提到夢境,《疏影》云“重到翻疑夢醒”,《甘州》云“短夢恍然今昔”,都是以夢喻人生。無知的蝴蝶“不知是夢”,又飛往鄰家,以為可以尋到舊日之春色。然而西湖早已殘破,無處可尋春跡?!耙晦溆膽央y寫”,寫到自身,滿腔的愁緒難以抒寫,他再次代蝴蝶發(fā)出疑問:“春何處、春已天涯。”“送春苦調劉辰翁”亦有“春去人間無路”(《蘭陵王》)的詞句。南宋亡于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的春天,對于南宋遺民而言,春歸天涯往往暗指著宋亡之痛。
歇拍以“減繁華。是山中杜宇,不是楊花”結束,仍是以物喻人?!岸庞睢迸c“楊花”并列出現(xiàn),楊花的飛揚飄散隱喻著景物的更替,而杜宇的啼叫隱喻著國亡的沉痛。劉辰翁《金縷曲·聞杜鵑》中亦有“問長安、道上無人住。啼盡血,向誰訴”的詞句,以杜鵑啼叫暗指亡國悲歌。因此詞中要表達的意思是:“減繁華”的并不是風景的更替,而是國破家亡所帶來的“物是人非”之傷感。
西湖是張炎的故園,然而重返故園,他并未獲得幸福。在經歷了二十三年的四處奔波、穿透身心的疲倦、舊物難尋的失落以及改朝換代的變故之后,重返故地的他望著煙霞湖水,體會著漫漫人世的無情無常。以這首詞,他描述著所有失去的一切溫柔的幻影。(黃阿莎)
集評 清·陳廷焯:“后半極沉郁。讀玉田詞者,貴取其沉郁處。徒賞其一字一句之工,遂驚嘆欲絕,轉失玉田矣?!?《詞則·大雅集》卷四)
俞陛云:“故國重來,舊人云散。上闋至‘紋紗’句歷歷敘之?!w來’以下八句,是春是夢,一版迷離幽怨,家國蒼涼之感,合并其中。春自無情,人自傷情,勿錯怨楊花、杜宇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映花書屋圖 【清】 方薰
故宮博物院藏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煜·搗練子令》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歐陽炯·春光好》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