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摯·清平樂》原文賞析
行郡歙城寒食日傷逝有作
年時寒食,直到清明日。草草杯盤聊自適,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無家,東風恨滿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
寒食是古代傳統節日,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或二日。唐人詠寒食的詩篇說:“二月江南花滿枝”(孟云卿《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寒食》),確是人間佳節。然而,浪跡天涯的游子在這繁花競麗的節日,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上片寫“年時寒食”。年時,猶往年。首二句“年時寒食,直到清明日”,“直到”二字頗值得玩味。從寒食到清明時跨僅一二天,時間雖短,卻畢竟是節日,必須歡度的。故三四兩句便具休描述過節的情形:“草草杯盤聊自適,不管家徒四壁。”草草,此系簡單.胡亂對付之意。盡管家貧如洗,過節時也還要將就著弄幾樣菜肴,喝上兩盅,聊以自適。這已經很窮酸了,但更凄涼的況味還在下面。
下片轉入“今年寒食”。“今年寒食無家,東風恨滿天涯”,往年寒食“家徒四壁”,畢竟還有“家”;今年寒食,浪跡天涯,更“無家”可言。那草草的杯盤,那聊以自適的情趣,亦不可得了。東風拂面,只覺“恨滿天涯”:恨無家可歸,恨遠在天涯。結二句“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俊語妙思,表達天涯惜春的深情。海棠“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明王象晉《群芳譜·花譜》)。早春的海棠更是嬌艷喜人,唐吳融稱譽它“占春顏色最風流”(《海棠二首》),宋華岳甚至“愿言相約花前醉,莫放春容過海棠”(《早春即事》)。“海棠睡去”典出《太真外傳》:上皇登沉香亭,詔太真妃子。妃子時卯醉未醒,命力士從侍兒扶腋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宋蘇軾《海棠》詩暗用此典,將海棠比作美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詞人即用蘇詩惜春愛花意。梨花極盛于寒食前,宋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謂“梨花榆火催寒食”。梨花一般為白色,古人常比之為雪。宋陸游《梨花》詩云:“常思南鄭清明路,醉他迎風雪一杈。”但梨花并非全是白色,也有少數為紅色。宋歐陽修《千葉紅梨花》詩就歌詠過紅梨花,稱它“紅梨千葉”、“高枝絕艷”。“醉了梨花”,即指紅梨花。“醉”字借酡顏狀出紅梨花的艷麗。唐時杭人釀酒,趁梨花熟時,因名“梨花春”。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詩云:“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醉了梨花”既狀寫紅梨花盛開時的妖艷色彩,又暗指趁梨花沽酒醉飲。海棠早已開放,春光將逝,不能等閑趁梨花盛時醉酒,而忘了“東風恨滿天涯”!一種惜春傷逝的情致表現得婉美動人。
這首詞通篇對比,從“家徒四壁”到“無家”,從“自適”到“恨滿”,從“草草杯盤”到“莫醉梨花”,酣暢淋漓地展現了詞人今昔寒食的不同境況,抒發了獨處天涯、無家可歸的惆悵和歲月無情、韶光虛擲的憾恨。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謂:“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詞中借“海棠”、“梨花”映托言情,意象流美,意蘊深宛,尤稱佳絕。
上一篇:《楊基·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姚燧·清平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