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基·清平樂》原文賞析
狂歌醉舞,俯仰成今古。短發蕭蕭才幾縷,聽遍江南春雨。
歸來茅屋三間,桃花流水潺潺。莫向窗前種竹,先生要看西山。
這首詞用悠閑從容的筆墨,表達了一位飽經世故的老人的憤激之情。
起首二句,抒發幽憤。歌舞通常是人們歡樂時的抒情方式,可是這里用了 “狂”、“醉”二字,就不免反常——詩人大概有什么不痛快。“俯仰成今古”,透露了一點消息。王羲之《蘭亭集序》有這樣的話: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也就是說,俯首投足,動作才過,就今古而論,已經屬于古事了。時光匆匆,人生百年多么短促! 看得出,詩人之借酒解愁,佯狂放歌,其心境同曹操《短歌行》所嘆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差不多。可是這仍是表層的意思。第三句說“短發蕭蕭才幾縷”,便進了一層。杜甫《春望》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陸游《雜賦》云:“短發蕭蕭起自梳”,都說的是發短少而年老。蕭蕭,頭發稀而短貌。可見詩人縱酒佯狂,不僅是一般地嘆惜人生短促,而且慨嘆自己已老。下面緊接一句道: “聽遍江南春雨”,這句意思頗費斟酌。“杏花春雨江南”是元代名詩人虞集《風入松》詞中的名句,寫出了江南春色之美,表現了江南清明節前后杏花盛開,細雨蒙蒙的氣候特點,長期令人激賞。可是這里用了 “聽遍”二字,情感卻模糊了——是久住江南,厭聽春雨?還是思念家鄉,決心歸家把春雨聽夠?聯系下片,詩人的情緒屬于后者。這就進一步交代了詩人幽憤的因由。
過片一句不僅承上啟下,而且是全詞樞紐。它展示了詩人內心深沉的憤激之情: 居官不樂,俗世難忍,回去! 走陶淵明的路。當然,舊居是簡陋的,但江南的自然景色卻那么令人陶醉。唐代張志和也是江南人,他在《漁歌子》詞中寫道: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臨江垂釣,這真是可以使人陶然忘機的值得羨慕的生活,現在作者也走這條路了。“桃花流水潺潺”,這就是厭棄俗世、謝絕官場后的理想歸宿。最后兩句說:“莫向窗前種竹,先生要看西山”用了典故。《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無此君?’” 同書《簡傲》: “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 ‘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王子猷即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其性卓異不羈,平居愛竹,也愛山水。他的上司桓沖請他幫忙作事,他卻說西山上早晨空氣新鮮風景好。這表現他愛自然、厭政事的孤傲個性。這里用王徽之事,但卻使用了反襯法,意思說竹雖可愛,寧肯舍棄,西山自然之景不可不看,政事絕不可為,這就暗暗表達了作者對污濁官場及世風的批判絕決態度。
此詞抒寫作者對現實政治的強烈不滿,表示自己決意歸老江湖,情緒極為憤激;可是表面上卻只慨嘆時光易逝,年歲已老,愿過江南隱逸生活,筆墨悠閑之至,可謂寄托遙深。篇幅雖小,詞旨含蓄,意在言外,耐人品味。
上一篇:《楊基·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盧摯·清平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