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
白君去后交游少,東野亡來篋笥貧。
賴有白頭王建在,眼前猶見詠詩人。
張籍、王建都是以白居易為代表的新樂府運動的中堅,二人年齡相當,交游甚密。他們青年時在河北相識,一道讀書寫詩,晚年又在長安相會。張籍贈王建詩不少,“年狀皆齊初有髭,鵲山漳水每追隨”,“相看頭白來城闕,卻憶漳溪舊往還。”王建也有許多詩贈張籍,“昔歲同講道,青襟在師旁。出處兩相因,如彼衣與裳?!笨梢娝麄冎g的深厚友誼。
這首詩發端以對偶句出之,先懷念白居易和孟郊。元和十年(815),白居易由太子左贊善大夫貶為江州司馬。孟郊(字東野)在先一年(814)已死去。白居易佩服張籍的樂府詩,稱頌他“業文三十春。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辈⑼樗傩∩碡毜脑庥觯骸叭绾斡迨?,官小身賤貧。病眼街西住,無人行到門。”(《讀張籍樂府詩》)孟郊也是一生官職低微,處境孤苦,“窮餓不能養其親”,他被詩友稱為“寒酸孟夫子”,可他還稱張籍為“窮瞎張太祝”。這一群詩友互相贈答,互相戲謔,處境又都不好,其感情深篤可知。如今,白、孟兩位詩友,一貶一亡,張籍內心的傷感是不言而喻的,他表達著自己孤單凄涼的心境。“篋笥貧”指又少了給自己贈詩的朋友,以致保藏詩文的小竹箱也空了?!稌x書》陶侃的表中說溫嶠“臨卒之際,與臣書別,臣藏之篋笥,時時省視。”不是指自己的詩作。
三、四句轉向受詩的人。王建也是出身寒微,一生做著閑曹小官。其《自傷》詩云:“衰門海內幾多人?滿眼公卿總不親。四授官資元七品,再經婚娶尚單身。圖書亦為頻移盡,兄弟還因數散貧。獨自在家長似客,黃昏哭向野田春。”潦倒一生,晚境更為凄涼?!鞍最^”勾勒出這位老詩人頹顏衰發的外貌特征,“白頭王建”之稱,苦中打趣,含有多少不必言說而又心靈相通的辛酸和感慨。一個“賴”字,又表現了慶幸的心情?!把矍蔼q見詠詩人”,作者在寂寞中的欣慰之情,對王建的深厚感情,全壓進這七字中了。如此正可互相往來,互相安慰,以彌補“交游少”、“篋笥貧”的空虛寂寞之感。情緒由低轉高,突出了全詩要表達的主要感情。
語淺情深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文字明白如話,絕無藻飾,只覺親切真摯的感情流蕩于字里行間。另外,入詩的三位詩人(算上作者是四位)的情形各有不同,一貶一亡一老(詩人自己是病),反映出的處境有仕途坎坷,有生老病死,有人生遭際等,但綜合起來卻反映了一個社會問題——被迫無所作為。只好沉淪下僚,窮愁終身。封建社會扼殺人才的罪惡不是顯示出來了嗎?然而作者都不明說,成為字面下的潛臺詞。所以,這首詩又是有含蘊的?!翱此茖こW钇驷取?,用于這首絕句,也是恰當的評語。
上一篇:張籍《秋思》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禹錫《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