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描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古詩詞賞析大全
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首府,是陰山下土默川草原上的一顆明珠?!昂艉汀?在蒙語里是青色的意思,“浩特”就是城鎮(zhèn),故呼和浩特也稱為“青城”。這里北面是山,南面是黃河的一個支流——大黑河,真是“青山如屏,黑水若帶”,山水之間托出海漫漫的一塊平原,也托出了這座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有舊城與新城。舊城建于明代隆慶年間,是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順義王后建的,舊名 “歸化”,清初又另建了一座新城,名之為 “綏遠”,兩城相距5里,解放前合稱“歸綏市”。城內(nèi)名勝古跡有 “大召”,即明代古寺——弘慈寺,還有五塔寺,以及清真大寺等,城外大青山南麓有烏素圖召,由5座寺廟組成,寺后有趙長城遺跡,樹木茂盛,風(fēng)景優(yōu)美。東郊有遼代豐州古城遺址。遺址雖已只剩殘墻斷垣,但建于遼代的萬部華嚴經(jīng)塔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塔內(nèi)各層有漢文、契丹小字、女真字、蒙古字、古敘利亞字及古波斯字的題記,是當時各族人民友好往來的記錄。此外,城南大黑河南岸有古今聞名的昭君墓。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詩名] 敕勒歌
[作者] 古敕勒族民歌,原來是鮮卑語,后來轉(zhuǎn)譯成漢語。
[注釋] ●敕 (chi) 勒川: 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名,又稱狄歷、丁零、鐵勒,大約在550—577年北齊時居住在今山西省北部與內(nèi)蒙土默川一帶,經(jīng)考證,“敕勒川,陰山下”,其故地就是今日的土默川。元末明初蒙古族首領(lǐng)阿勒坦汗所率領(lǐng)的部眾稱為土默特,他歸順明朝后,被封為順義王,在敕勒川的地方建立城廓,即呼和浩特舊城,敕勒川就變成了著名的土默川?!耜幧剑荷矫}名,起自河套西北,綿亙于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境一帶?!耨窂]:圓形有拱頂?shù)臍謳?,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可拆移的房屋,如現(xiàn)在的蒙古包?!裆n蒼:深青色?!衩C#哼|遠而廣闊?!褚姡和艾F(xiàn)”,說牛羊從草中出現(xiàn)。
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詩名] 征怨
[作者] 柳中庸,名談,唐代河?xùn)|(今山西永濟縣)人,與柳宗元同族,做過洪州戶曹參軍的小官,是不遇于世的人物。他的詩傳世不多,但此首 《征怨》 為人們所傳頌。
[注釋] ●歲歲二句:意思是年年不是戍守金河,就是戍守玉關(guān);每天接觸的只有馬鞭和武器?!敖鸷印?,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唐時稱金河,并設(shè)有金河縣,后來又稱伊克吐根河?!坝耜P(guān)”,玉門關(guān)?!榜R策”,馬鞭?!暗董h(huán)”,戰(zhàn)刀柄上的環(huán)。●三春二句:寫征人經(jīng)歷之地。意思是三春時青冢尚有白雪,萬里黃河圍繞黑山奔流。“青冢”,王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市南,墓上土呈黛色,因稱青冢。“黑山”,一名殺虎山,在呼和浩特市境內(nèi),蒙語叫阿巴漢喀喇山。
羽林列隊宴行宮,內(nèi)外綏懷一體中。
霜仗輝煌明塞日,晴斿宛轉(zhuǎn)卷邊風(fēng)。
人沾桐酒群情洽,樂和羌笳率舞同。
卉服狨裘無老幼,歡然盡職化鈞公。
[詩名] 賜宴諸蒙古
[作者] 玄燁,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作者二次親征噶爾丹后,當年秋季巡行塞外,10月13日駐蹕歸化(今呼和浩特市)賜宴蒙古上層貴族,以共同抵御叛亂勢力,鞏固邊防。
[注釋] ●羽林:皇帝的衛(wèi)隊羽林軍?!駜?nèi)外句:不管內(nèi)地還是邊疆,都處在統(tǒng)一的國家之中,都應(yīng)受到撫綏和懷顧?!袼叹洌好髁恋膬x仗映照著塞上的陽光,更加輝煌奪目?!駭?liu,流):旌旗下的飾物,這里指旗幟?!裢?(dong,洞)酒:馬奶酒?!袂俭眨汉眨贁?shù)民族樂器。●卉服句:穿各族服裝的賓客,無分老幼。狨裘,毛皮大衣?!駳g然句:高高興興地各盡其職,不分彼此,融洽無間?!窕x公: 指天地融洽于自然之中,物我相忘了。
萬里長空鵬翼輕,馬頭琴伴牧歌聲。
平沙爍日重離火,急雨穿云一陣風(fēng)。
氈幕有人留宿處,草原壘石指行程。
家家慷慨成天性,乳酒羊羔款客情。
[詩名] 內(nèi)蒙即景
[作者] 愛新覺羅·溥杰,1962年游覽內(nèi)蒙時所作。
[注釋] ●馬頭琴:蒙古族民間樂器。●氈幕: 指以氈毯筑成的蒙古包。
漠漠關(guān)頭草,悠悠馬上身。
風(fēng)沙氈幕暖,賓主酒杯親。
且盡今宵醉,同為萬里人。
明朝揮手去,換燭莫辭頻。
[詩名] 旅內(nèi)蒙雜詠 (三首選一)
[作者] 愛新覺羅·溥杰
[注釋] ●同為句:溥杰為滿族人,此句有同為邊疆少數(shù)民族,而今日融合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之意。
峨峨皚皚峰巔雪,濯濯童童塞外山。
無盡沙邱荒漠漠,幾叢水草綠斑斑。
巨雹若斗沿途白,斜日如盤燭地殷。
萬類動中成寓靜,牛羊歸牧一鞭閑。
[詩名] 內(nèi)蒙雜吟
[作者] 愛新覺羅·溥杰
[注釋] ●濯濯童童:山無草木之謂?!袂瘢和?。
觀光國土作西行,塞外名城初問津。
客地此游發(fā)鬢白,邊陲喜見漠原青。
渾圓勢緩山敦厚,樸實風(fēng)騷士至誠。
相敬以心儀以禮,蒙胞尤似漢人情。
[詩名] 在呼和浩特與蒙胞聯(lián)歡
[作者] 徐精誠,今人。
[注釋] ●初問津:意思是首次來到呼和浩特訪問。
春遲塞外夜寒濃,五月飛沙蔽漠空。
舊召沉沉芳草綠,新街噪噪艷桃紅。
明妃遠嫁和胡漢,大汗長征眩劍弓。
蒙族人民曾顯赫,陰山此日盼春風(fēng)。
[詩名] 呼和浩特
[作者] 樂時鳴
[注釋] ●召:蒙語“廟”。呼和浩特舊城有“大召”。蒙語“伊克召”,意即大廟。
上一篇:關(guān)于描寫《浙江省·吳山伍員廟》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guān)于描寫《甘肅省·嘉峪關(guān)》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