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錫麒·觀夜潮》原文賞析
高樓極目大江寬,為待潮生夜倚闌。隔岸忽沉燈數點,如山涌到雪千盤。魚龍卷地秋風壯,星斗搖天海氣寒。明月暫低聲已歇,一枝塔影臥微瀾。
此詩描寫錢塘江潮壯麗雄奇的景色。錢塘江潮,歷來為騷人墨客所激賞,其潮勢極為湍急悍猛,潮頭壁立,波濤洶涌,有如萬馬奔騰,成為自然界的奇觀。白居易《憶江南》詞其二曾十分眷戀地提起過它: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舟看潮頭。何日更重游。”錢塘江潮竟使得素以現實著稱的大詩人也浪漫流連,繾綣懷思,其魅力何在?讀過此詩,你就會找到答案。
“高樓極目大江寬,為待潮生夜倚闌。”首聯寫在一個月明之夜(也許就是陰歷八月十八日,這一天錢塘江潮勢尤大),詩人為觀賞錢塘潮水而“獨上高樓”,斜倚欄桿(闌,即欄)。他極目眺望開闊的大江,企望著奇觀的出現。這兩句寫候潮,表現出詩人候潮時的迫切心情。
等待著,等待著,忽然,奇觀出現了! 只見對岸無數的燈火沉入了江底,像山一樣的潮水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大有“亂石穿空,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氣勢。這里,詩人不說“千堆雪”而說“雪千盤”,蓋因錢塘江入海處地勢低平開闊,潮來無涯岸阻隔,故而波翻浪卷,勢不可擋,形成千萬個磨盤狀的波瀾。說燈火沉江,形象地狀寫出了潮頭之高,岸上人家好似霎時被淹沒到了海底。潮來之迅猛,激烈,一個“忽沉”,一個“如山”可知矣。這是頷聯,寫潮至之氣勢,既寫實又有所夸張。接下來的頸聯繼續就潮至落墨: “魚龍卷地秋風壯”,潮水所過,江里魚鱉蝦蟹及其他各種水生動物無不席卷于岸,秋風起處,錢塘江潮洪波涌起。“秋風壯”,暗用曹操“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句意,說潮水之起系秋風威力所致。其實,潮起潮落主要原因在于日月星辰之引力,說秋風掀動潮水只是古人在科學知識不發達時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表象認識。“星斗搖天海氣寒”,寫潮勢震撼霄漢,連天上星斗亦為之動搖。這個夸張句既奇特又符合實際,潮來如山,使人頭昏目眩,大有天搖地動之感。“海氣寒”,并非指海氣寒冷,而是指海潮使人心驚膽寒。以上兩聯,作者采用了比喻和夸張手法,十分形象地描繪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是全詩的主要部分。讀后使人感到心駭神驚,為大自然的神力所傾倒,具有一種陽剛之氣,雄壯之美。
翻江倒海是美,闃寂寧靜亦是美。錢塘江,怒則如雄獅蛟龍,靜則如淑女處子。在經過一二時辰的喧囂奔涌之后,它又復歸于安靜寂寞。“明月暫低聲已歇,一枝塔影臥微瀾。”這是尾聯所描寫境界。“明月暫低”表明夜已過半,經過剛才一陣“力拔山兮”的表演,錢江累了,該歇息了。江邊的六和塔也拖著它那長長的疲憊已極的身影俯臥于江心的微波之中。這時,江天一色,月影朦朧,星斗橫斜……靜后思動,想起剛才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詩人也許尚存一絲余悸哩。
上一篇:古詩《薩都剌·西宮即事》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納蘭性德·記征人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