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紈·臨江仙》原文賞析
經東園故居
舊日園林殘夢里,空庭閑步徘徊。雨乾新綠遍蒼苔。落花驚鳥去,飛絮滾愁來。
探得春回春已暮,枝頭累累青梅。年光一瞬最堪哀。浮云隨逝水,殘照上荒臺。
此詞見于《瑤華集》卷六、《閨秀詞鈔》卷一引自《詞雅》,可知是一首為歷代選家所喜愛的佳作。
作者1631年嫁于沈穉聲之次子沈永禎后,隨夫遷居; 1632年,其姊紈紈、妹小鸞俱死; 1635年其母宜修、二兄世偁、八弟世儴、祖母馮氏俱喪; 1641年,其五妹小繁出嫁; 1643年,其五弟世儋亦卒,故居東園早經冷落了。但葉家舉家離開東園則是在弘光元年乙酉(1645),清兵進犯之時,其父紹袁率世侗、世倌(燮) 、世倕三子去杭州為僧。以往充滿了和睦和歡樂之情的東園蕭索沉寂了。這首詞必是在此之后所寫,是在她跟隨丈夫輾轉漂泊十多年之后,又經過故居時寫的。作者閑步空庭,追念殘存之往事,回思失落之悲喜。她該有多少今昔滄桑、家破時亂、年光流逝的感慨,訴諸于筆端。
先看詞的上片。首兩句把回思與重見的感觸一下子溝通起來,在作者破碎的夢境中經常出現的故居東園,今天她竟在空蕩蕩的庭院里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她首先看到的是雨早就干了,而青苔遍地,證明這里已經是久久沒有人居住了,她觸景生情,一種新的悲傷平添了無端的惆悵?!奥浠@鳥去,飛絮滾愁來”,極寫故居之空寂,帶給她的深深的愁苦。在這里,哪怕是落花的無聲飛舞,也會把鳥兒嚇飛,實際上是使詩人驚心,就象杜甫《春望》詩中的“恨別鳥驚心”一樣。暮春的柳絮原是因風而起的極輕之物,如今落在地上,跟著她的徘徊,向她團團地滾來,也引起詩人的愁情。這十個字便把故居的蕭索空寂、如死水一般的情景,寫得形象而含蓄,如若不去細細體味,便無法理解作者此時此刻悲苦的心境。
再看詞的下片。作者途經故居,原是想“探得春回”的,想見到舊日的家人,追回一點閨中的記憶,不料,她探得的是“春已暮”,枝頭已掛滿酸澀的青梅,她自己也已經是兒女的母親了。作者不能不為這似水流年而感到莫大的悲哀,時光就象浮云一樣,就象流水一般,抓它不住,也留它不住,夕陽已經悄悄地照到荒蕪了的高臺上。作者在空庭徘徊,直到夕陽西下,這是怎樣的一種懷念眷戀之情,使她不肯早早離去。從情感上說這是一件極自然的事,從寫作方法上說又是一種極完整的章法。全詞運用一種含蓄的表現手法,沒有一句是把作者的意思明白說出的,而是把她今昔滄桑之感寓于所寫的形象之中,婉轉地抒發她的情懷,很能引起人們懷舊之情的共鳴。
上一篇:《張弘范十首·臨江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屋·臨江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