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夜行船》原文賞析
花底雙雙鶯燕語,也勝他鳳只鸞孤。一霎恩情,片時云雨,關連著宿緣前注。
天保今生為眷屬,但只愿似水如魚。冷落江湖, 團圞人月, 相連著夜行船去。
這首詞錄自關漢卿的雜劇《望江亭》。劇演潭州 (今湖南長沙) 寡婦譚記兒,年輕貌美,為豪門貴族楊衙內所看中,想娶她為妾。書生白士中到潭州作官,經人介紹認識了譚記兒,雙方情投意合,結為夫婦。楊衙內由妒生恨,竟誣告白士中貪花戀酒,不理公事。帶著朝廷的勢劍金牌和文書,乘官船到潭州來要取白士中的首級。官船停在潭州城外的望江亭,正值中秋佳節,楊衙內在望江亭擺酒賞月。譚記兒為救護丈夫,扮作漁婦張二嫂到望江亭賣魚,還親手切鲙烹調,殷勤勸酒,把楊衙內灌得酩酊大醉,連金牌勢劍都送給她作為表記,還寫了首《西江月》詞贈她。上面這首詞就是改扮張二嫂的譚記兒在望江亭回答楊衙內的贈詞。
“花底雙雙鶯燕語”,借指民間夫婦的和好生活; “鳳只鸞孤”借指楊衙內在官船的獨宿孤眠。鶯燕成雙作對,勝似鸞孤鳳只,含蓄地挑逗楊衙內的風情。“一霎恩情”三句,意說即使是暫時的談情說愛,也是前世注定的姻緣,不能錯過。這就明顯不過地表示她接受楊衙內向她的求愛,那怕是一時片刻的露水姻緣也好。下片進一步表示她要跟楊衙內結成眷屬的愿望,簡直像要丟掉她那“花底雙雙鶯燕語”的小家庭,跟楊衙內在大官船里闖蕩江湖似的。無怪楊衙內在她一口又一口的迷魂湯灌注之下,魂迷心醉,被完全解除了武裝,成為她手下的敗將。
宋元時期一些久歷風塵的妓女,有的能臨時切鲙佐酒,有的能當筵即景賦詩,她們的技藝非一般深鎖閨房的家庭婦女所能及。由于熟悉那些官場人物玩弄妓女的德性,往往能反其道而用之,把那些欽差大臣、龐然大物,玩弄在股掌之上。改扮成張二嫂的譚記兒,實際是這些風塵人物的化身,跟關漢卿其他劇中的風塵女子謝天香、趙盼兒有類似之處。
元人雜劇、明清傳奇中人物上場,往往要先念一首詩或詞,人物交流情感時也往往通過詩詞表達。這些詩詞大多數不出于劇中人物的手筆,而是劇作者根據劇中人物的個性、處境代擬的。象這首詞就只能看作關漢卿的作品,而不能認為譚記兒的創作。依此類推,關漢卿不僅有戲曲的創作,還會寫詩寫詞,“一把低微骨,置君掌握中;料應嫌點污,拋擲任東風。” (見《謝天香》雜劇)“耕牛無宿料,倉鼠有余糧; 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見《緋衣夢》雜劇) 難道不是關漢卿的好詩嗎?別的元劇作家同樣有此情況。提出這一點,多少可以供一些治元詩元詞的學者們參考。遵此推論,明清傳奇作家,如湯、沈、孔、洪,也可以從他們的劇作里搜集到一些詩詞。
欣賞劇曲中的詩詞,跟欣賞一些詩人詞人的作品有所不同。一是看它是不是符合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謝天香以任人拋擲的骰子自比,張二嫂以“花底雙雙鶯燕語” 自況,都是比較典型的。二是看它是否切合劇中人物活動的情況。《夜行船》的下片就十分切合中秋月夜的江船情境。三是要寫得明白流暢,接近口語。前人說詞要“上不似詩,下不似曲”,劇曲中的詞卻剛好相反,要寫得跟曲子相似,在舞臺演出時才能收到入耳快心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陳維崧·夜游宮》原文賞析
下一篇:《李俊民·大江東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