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大江東去》原文賞析
滕王閣
閑登高閣,嘆興亡,滿目風煙塵土。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云暮雨。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千載名如故。長空澹澹,去鴻嘹唳誰數? 遙憶才子當年,如椽健筆,坐上題佳句。物換星移知幾度?遺恨西山南浦。往事無憑,昔人安在,何處尋歌舞?長江東注,為誰流盡千古?
這是一首詠古跡而嘆興亡的詞作。
詞的開頭三句,即點出登高閣、嘆興亡的主題。高閣指滕王閣,為唐代滕王李元嬰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西臨大江,為游覽勝地。唐高宗時,洪州(今南昌市)官吏大宴賓客,王勃路過其地,參預宴會,即席而作《滕王閣序》,此文名傳千載,也為滕王閣增加了光彩。“江山故宅空文藻”(杜甫《詠懷古跡五首》),當詞人高永閑登此閣時,人去樓空,滕王閣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他首先看到的是滿目的風煙與塵土,在干戈擾攘之際,這風煙與塵土,是帶有象喻性的?!爱嫍澲楹煛庇髦府斎针蹰w上的景物,“當日事”指當年大宴賓客的舊事。當日景,當日事,現在已經風流云散了,就連《滕王閣詩》所寫的“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的景象也看不到了,江山依舊,人事已非,在俯仰蒼茫之中,怎能不產生興亡之嘆呢?緊接著,詞人將筆一轉,指出不隨人事興廢的,只有千古傳頌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序》中的名句,詞人把它概括為“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八字,即合律,又簡凈?!伴L空澹?!币韵聝删洌鑼懷矍熬拔?,一方面為《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取影”,另一方面又化景物為情思,特別是“去鴻嘹唳”四字,使景物染上一層凄唳的色彩,自有一種哀感?!罢l數”二字,說明詞人已無心緒仔細觀察這眼前的景物,暗淡的心情,時代的感傷,于此可見一斑。
下片是撫今追昔?!斑b憶才子當年”以下三句,描寫當年天才橫溢的王勃,運用如椽大筆,即席作賦,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寫下了名垂千古的美文。“物換星移知幾度,遺恨西山南浦”,化用《滕王閣詩》:“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及“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薄拔魃健?、“南浦”都是撮取詩句中的辭語,但加“遺恨”二字,既切合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所流露出來的懷才不遇的感慨,同時也兼寄詞人高永的感嘆。“往事無憑,昔人安在,何處尋歌舞?”以今昔之感再寫興亡之嘆。滕王閣上的一段往事,現在已不足憑信了,昔人早已歿去,當日閣上佩玉鳴鸞所演奏的歌舞,現在也無法尋找了,人世變遷如同滄桑,往日的風流韻事,已被風吹雨打去,好景難長,如同過眼云煙。以滕王閣的興廢而推及人事的興亡,興亡之嘆則更加深沉。
結尾兩句,以景結情。因滕王閣西臨大江,詞人面對東流而去的大江,不禁發出“為誰流盡千古”的一問,這一問很耐人尋味。這是一個不解之謎,無語東流的長江是歷史的見證人,人世屢經興亡盛衰,而長江卻依舊東流,千古不衰,以永恒的山河與人事的興亡相比,更顯示出人事變化的迅速。長江的波濤,已經淘盡了千古風流人物,山河依舊、人事已非的現象是觸處可見的。
這闋詞用撫今追昔之法,將登臨之感與興亡之嘆結合起來描寫,主題鮮明突出,筆法錯落有致。遣詞造句大半根據《滕王閣序》,但卻寫得流利自然,無斧鑿痕跡。文詞豪放,曾著稱于一時。
上一篇:《關漢卿·夜行船》原文賞析
下一篇:《段成己·大江東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