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高啟·尋胡隱居》原文賞析
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
這首詩寫作者去訪問友人,一位姓胡的隱士。但詩中并沒有寫這位隱士的生活情況,而饒有興致地寫一路上領略到的春光,一道道水,一簇簇花,一陣陣春風……仿佛他是全心全意在春游似的。令人不知他意在尋春還是“尋胡隱士”。這是詩趣所在。
從“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兩句,可知到胡隱君家路途不近,然而一路風光卻非常幽美。“渡水”、“看花”,實在是太簡略的敘寫,然而通過疊句法,卻能給人以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繁富與變化之感;“復”、“還”字的勾勒,給人“總想看個夠,總也看不夠”的感覺,而不是厭倦其多。第三句展現了一條路,即到胡家的路。“春風江上”的定語,概括地點出了時間和環境。要不斷地渡水過橋,可見那江是曲曲彎彎的,路也是曲曲彎彎的,并不直致。行人一點也不必為行程發愁,一路的春光已足以消除他的疲勞。
只有這三句,這首詩還算不得好詩,最妙的還在三句之后,“不覺到君家”這一句。它不僅是說,因為看花看水,不知不覺來到胡家。一點兒也不感覺路遠;而且意味著詩人到了胡家才回過神來,仿佛直到這時他還沒有看夠似的,幾乎已經忘了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世說新語·任誕》記載了晉代名士王子猷,居山陰,雪夜思念友人戴逵,遂連夜乘船往,經一夜到達,不見戴而返,說什么“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其實,八成是因剡中雪月并明,轉移了王子猷的興趣,才造成了這一任誕之舉。而此詩的抒情主人公,雖然沒有中止訪友行動,但興趣轉移,卻與那個故事同致。“不覺到君家”,突然換了二人稱語氣,似乎是和胡隱君見面后寒暄的話。他一面說著“不覺到君家”,一面還在為沿途的風光興奮不已。這情景就活現在讀者面前似的。
上一篇:古詩《吳國倫·寄遠曲》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顧璘·懊惱曲效齊梁體(錄二)·小時聞長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