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澧·齊天樂》原文賞析
十八灘舟中夜雨
倦游諳盡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點飄鐙,繁聲落枕,鄉夢更無尋處。幽蛩不語,只斷葦荒蘆,亂垂煙渚。一夜瀟瀟,惱人最是繞堤樹。
清吟此時正苦。漸寒生竹簟,秋意如許。古驛疏更,危灘急溜,并作天涯離緒。歸期又誤。望庾嶺模糊,濕云無數。鏡里明朝,定添霜幾縷。
贛江有十八灘,危灘急溜,在江西贛縣、萬安境內。作者客途過此,寫詞以賦離愁。開首一句即將漂泊江湖,諳盡苦味,久已倦游,又值孤征,恰在清秋,偏逢夜雨等層層難堪況味疊加在一起,形成濃重氣氛,領起全篇。以下全力寫秋夜之雨: “碎點飄鐙”寫其形。“繁聲落枕”寫其聲;它落在“斷葦荒蘆”之中,噤住了秋蟲之鳴聲唧唧; 它灑在堤邊樹上,徹夜瀟瀟不止。這里無一筆不寫秋,不寫夜,不寫雨,而如此之秋,之夜,之雨,自然造成“鄉夢更無尋處”、“最是” “惱人”的結果,這就落到旅人的愁上了。
下片轉寫離愁。開首承上片,于鄉夢難成、“清吟正苦”之外,再加以“漸寒生竹簟(席) ,秋意如許”,再加以“古驛”、“疏更”、“危灘”、“急溜”,乃使凄冷蕭索伶仃孤寂的秋意秋情秋境,溢滿天地,打并成難耐難堪難言的“天涯離緒”。瞻望家山,濕云遮斷,“望庾嶺(大庾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為歸廣東的必經之處)模糊,濕云無數。”準擬歸期,又自延誤。這就使本來十分難耐的離愁,再增加一分,也就自然歸結到明朝鏡里一定要增添幾根白發這個主題上來了。
這首詞把天涯客子種種難堪況味層層疊加起來,把離情離緒寫得漫天漫地。又善于運用“又”、“更無”、“只”、“最是”等等虛詞,逐步轉折,加重描寫的份量,同時也把意象繁富的句子挑得松動而不板滯。再從聽覺、視覺、觸覺各方面全力寫秋,寫夜,寫雨,產生立體感。更從抒情主體和環境氣氛兩方面交互烘托,乃能情景交融。讀這首詞,使人想到元劇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此詞具體而微,得其仿佛。
上一篇:《魏初·鷓鴣天》原文賞析
下一篇:《高憲·三奠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