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石麒·浪淘沙》原文賞析
難后留別
城潰后,偕汪起霖、狄性之、羅然倩、任渭叟同避吾師寧濬沖家。日商遠舉,不得。會便歸湖,賦此言別
相與說乘槎,無計留他! 春花夜月盡鳴笳。只有青青雙眼在,曾見繁華。
飄泊向天涯。何處吾家?浮萍知否是楊花? 自恨不如枝上鳥,猶自喳喳。
從詞題及小序可知,這是一首非常時期的留別詞,所以,詞中所抒寫的不是一般挽留惜別之意,而是逃難避亂之中的凄惶不安之情。開篇兩句即交代了這一情感事實。“相與說乘槎,無計留他”,“乘槎”,本指入海求仙,此處指取道東海水路南下閩、廣一帶,就是小序中所說的“遠舉”。友人們迫于時勢整日商量南行,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可以挽留的。“春花夜月”,喻指揚州美麗的風光。“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這一句的意思是,揚州已被清軍占領,到處都鳴奏著胡地的樂器。“只有”兩句承上“盡”字而來。“青青雙眼”,青眼,相對于白眼而言,據傳阮藉能為青、白眼,見厭惡之人就現白眼,待悅意之士則以青眼。此句說如今揚州遍地清兵胡樂,繁華已經一去不返,只有我輩雙眼可以作證,它們曾飽覽、享受過揚州的綺麗風光。這后兩句包含了對前面“無計留他”之“無計”的解釋。正因為故園淪陷,友人們才不得不圖謀“遠舉”。過片承開篇之意,寫友人們將各自四海漂泊,“何處吾家”,處處無家,自己將與楊花(楊音諧揚,喻指自己和友人)一樣化作浮萍隨波逐流飄向天涯。“自恨”兩句,寫自己和友人們在此動亂之秋,到處落荒,尚不如樹上鳥兒那樣自由自在。俗諺,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最后的兩句正是由此設想,恰切地道出了逃難之際的凄惶之情,表示出了對太平安寧生活的向往。全詞語言平淡簡勁,感情真摯直率,是坦庵詞中別具風味之作。
上一篇:《王達·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臺柱·浪淘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