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歐陽炯·南鄉子》歐陽炯
歐陽炯
嫩草如煙。石榴花發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淥。鴛鴦浴①。水遠山長看不足②。
山水花鳥圖之蘆汀鵝群 【清】惲壽平 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鴛鴦浴:鴛鴦成雙成對地在水中游動嬉戲。②看不足:看不夠。
鑒賞 歐陽炯能文善詩,但是所作詩文大多沒有流傳。他主要還是以填詞擅長,在蜀中時,常以“小詞”“艷詞”供奉后廷;入宋后,宋太祖慕其名,曾召見他在偏殿中吹笛奏曲。后蜀后主孟昶廣政三年(940),衛尉少卿趙崇祚收錄時賢歌詞編為《花間集》,不僅收錄歐陽炯詞作達17首之多,并且還請他為《花間集》作序,歐陽炯在當時詞壇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歐陽炯在開拓詞的題材內容方面,和李珣一樣,最突出的成就都是描寫南方風物、寫景紀俗的《南鄉子》組詞。正如李冰若《花間集評注·栩莊漫記》云:“寫景紀俗之詞,與李珣可謂笙磬同音。儼然一幅畫圖。”歐陽炯可能是在前蜀期間或者后蜀之初的時候,出使或者游歷過南唐一代,否則我們很難想象他能如此生動描寫該地區的民情和風貌。
這首小詞清新娟秀,在花團錦簇的《花間詞》中,也是難得見到的一抹獨特的亮麗光彩。首句一個“嫩”字便與眾不同,不是“綠草”,不是“淺草”,而直接對草的外在形態和質感加以表現。“嫩”令人想到草的鮮綠和柔嫩多汁,而“嫩草如煙”呈現的景象就是那一大片油油的、嫩嫩的,剛剛從泥土中竄出來,還帶著那泥土的味道的青草,像一片綠煙,浩浩渺渺,若有似無。在這一片勝境中,那海南特有的大紅石榴花并不顯得突兀,反倒是春天里最光彩的存在,這樣的色彩搭配自然流暢。夕陽打在江亭上,由此也能知道嫩草和石榴花都有可能是從這個亭子出來的。視線所及,一片片的草地賞心悅目,似是人間仙境。江水是那么的清澈,這么美的湖光山色都呈現在水面上,還能看得到鴛鴦嬉水游鬧,它們是不是也被這美麗的春景吸引了,來這里湊個數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動情,怎能不使人向往。所以詞人最后發出感慨:“水遠山長看不足。”“看不足”即是看不夠,這是怎樣的眷戀與喜歡啊! 要不是懷有如此鐘愛的情感,也是決計寫不出如此動人的詞篇來的吧!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道:“(歐陽炯《南鄉子》詞)寫蠻鄉新異景物,以妍雅之筆出之,較李珣《南鄉子》詞尤佳。”
綜觀歐陽炯的詞,如一人有兩面。其艷情詞艷得近于淫靡,難以卒讀。如《浣溪沙》(相見休言有淚珠),清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二中認為這首詞“自有艷詞以來,殆莫艷于此矣”,正是極工“歡娛”之語的艷情之作。但《南鄉子》八首,卻換了一副筆墨,一洗綺羅香澤,轉為寫景小詞,筆觸都在南粵風物。這樣的詞,像夏日清風、久雨新晴,心神也為之一爽。明湯顯祖在《花間集評》中,曾對歐陽炯《南鄉子》詞八首作過這樣的評價:“諸起句無一重復,而結語皆有余思。”這是對其獨特藝術風格的極大肯定。(朱銘)
南鄉子
歐陽炯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孔雀自憐金翠尾①。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注釋 ①自憐:自我欣賞。
花鳥圖之芭蕉孔雀圖【清】
任預 南京博物院藏
鑒賞 歐陽炯共創作了8首《南鄉子》,都被收入《花間詞集》,此為其中之一。這是一首贊美自然風光的詞,其中的晚霞與孔雀更是帶有鮮明的南方色彩。
詞作開頭兩句,“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分別交代了地點和時間,視角由近及遠,從眼前的水岸與沙灘一直延伸到天邊的落日與晚霞,給人以無限空曠遼闊之感。夕陽西下,天邊一片緋紅的霞光籠罩了整個水面和沙灘,襯托出了詞人此時嫻靜恬淡的心情。后三句“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從小處著筆,又將視線從天際收回到水邊;同時也賦予了原本靜止不動的畫面以動態的美感。那美麗的孔雀就猶如憂傷的女子,將平靜的水面當作自己的鏡子,照射出自己的模樣。或許是因為形單影只,沒有伴侶的陪伴,讓它心生哀怨,即使自己再明艷動人,此時卻無人憐惜、無人贊賞,只能顧影自憐。這時過路的行人來到了它的身邊,然而它卻一點也沒有因為害怕而要走的意思。原來它認得這行人,已經不再感到受驚了。這里一個“驚”字用得十分巧妙,詞人用“驚”字表現的卻是“不驚”之態,讓人覺得眼前的情況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在意象的選擇上,作者選取了夕陽與晚霞為畫面鋪設了濃麗的色彩,然而這樣美好的景色不久卻要消逝一空,迎來的是夜的漆黑。這就為下文孔雀自憐埋下了伏筆:即使現在春光無限,然而時間抓住了青春的尾巴,會將它無聲無息地從我們身上拖走,青春的韶光稍縱即逝,而孤獨的女子難道就要像這水邊的孔雀一樣,永遠照鏡自憐,得不到他人的欣賞與贊美嗎?孔雀在百鳥之中是相當美麗的一種,作為雌雄雙棲的鳥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與鷓鴣、大雁、仙鶴等一樣都象征愛情的幸福。這里卻只出現了沒有愛侶陪伴的雄孔雀,不僅襯托出了待字閨中女子的寂寥,也襯托出了詞人自己內心的孤寂。從視覺角度看,孔雀自憐也成為了這幅畫面上最具藝術沖擊力的“高光點”。詞人在描繪眼前優美風景的同時,也蘊藏了時間易逝、感情無依的無限感慨。
這首《南鄉子》,前兩句和后三句分別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在以香艷聞名的花間詞中,另辟蹊徑,帶來一股清新、質樸之風。(楊昇華)
集評 清·周濟選、譚獻評:“未起意先改直下,語似頓挫。‘認得行人驚不起’,頓挫語似直下,‘驚’字倒裝。”(《詞辨》卷一)
清·陳廷焯:“遣詞用意,俱有別致。”(《云韶集》卷一)
千巖萬壑圖(局部)【清】龔賢 南京博物院藏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珣·南鄉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太學諸生·南鄉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