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陵道中風雨①
鼎湖曉散千峰雨②,黍谷春開萬壑冰③。閣道陰森盤樹杪④,宮墻繚繞隔云層。東來海色迷玄菟⑤,西望烽煙暗白登⑥。忽憶高皇歌猛士,大風蕭瑟起諸陵⑦。
①山陵,特指帝王的墳墓。《水經注?渭水》:“秦名天子冢曰山,漢曰陵,故通曰山陵矣。”明代除太祖孝陵在南京外,自成祖長陵開始,皆在北京市昌平北的天壽山(本名東榨子山,因建長陵而改名),即后來所稱之十三陵。作者作此詩時,只到武宗康陵止。 ②鼎湖,相傳黃帝鑄鼎于荊山下,鼎成,有龍垂胡髯迎其上天,后因名其處曰鼎湖。這里指明代諸陵。 ③黍谷,山名,又名寒谷山,在河北密云西南。相傳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鄒衍吹律而溫氣生,燕人種黍其中,故稱黍谷。④閣道,復道,這里泛指通道。樹杪,樹梢。 ⑤玄菟,古郡名,在今朝鮮咸鏡道及我國遼寧東部、吉林南部。這里泛指東方。與下句皆寫氣象。徐陵《勸進梁元帝表》:“重以東漸玄菟,西逾白狼。” ⑥白登,山名,在山西大同東,山上有白登臺。漢七年匈奴冒頓曾圍漢高祖于白登,即此。這里泛指西方。石瑤《天壽山》:“關塞正當山右臂,風雷近接海西門。” ⑦“忽憶”二句,漢高祖回到故鄉沛,和父老子弟縱酒盡歡,席間擊筑而歌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說明】 山陵因風雨而更顯蒼茫蕭森,全詩吃緊處即在風雨,首句雨而末句風,風則為《大風歌》之風,接應得很自然。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的“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即為傳誦名句。末由白登事而轉入漢朝開國之主,又借漢祖以擬明祖,再翻高一層。景泰時劉昌《謁孝陵》亦有“周后神靈依上帝,漢皇基業付諸孫”語,皆含規勉意。
上一篇:孫一元
下一篇:《莊昶》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