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塞下曲》和《塞上曲》都是古代歌曲名稱,樂府詩題,到唐代更為流行。盧綸《塞下曲》一組六首詩,又名《和張仆射塞下曲》,是他的名作。這組詩寫軍中發(fā)令、習武、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的情況,描寫軍營生活十分逼真。這是第二首。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詩一開頭就將人帶入將軍夜獵的特定場景:月黑、林深、草盛,一派寧靜;可是,陡然間狂風驟起,亂草紛披。常言道:風從虎,云從龍。短短一句詩制造了一種似有猛虎騰躍欲出的緊張氣氛。“驚”字傳神,強風驚動深林亂草,似有伏虎奔出。表面上草驚,實際上是人驚:風吹亂草,驚動圍獵的將軍,他本能地立即隨手拉滿強弓。這一個“引”字,看似平易,但將軍那種屏息靜聲、全神貫注、心神緊繃的神態(tài)和勇武姿勢,卻宛然在目。一“驚”一“引”,把讀者的注意力也引入高度緊張的氛圍中。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边@兩句由奇而平,緊張的氣氛為之一松,使人喘了一口氣。第二天清晨,到打獵現場搜尋獵物,分明是白羽疾出,飛鏑中的,卻并非什么猛虎,而是草中一塊臥石!而且更令人驚嘆的是,那支裝著白色羽毛的箭鏃竟深深進入石中。一個“沒”字,把將軍高超的技藝、過人的臂力,描繪得非同一般。從而更可想見昨夜將軍的英姿。這里實用李廣射石的典故:漢代名將李廣猿臂善射,在右北平任太守時,“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詩人以重彩濃墨寫將軍射獵,僅是詩的表層意境;其言外之意,卻是:有這樣英武的將軍守土衛(wèi)疆,何愁邊境不寧?
詩以夸張的筆法,創(chuàng)造了特定的射獵場景以及氛圍,通過戲劇性的情節(jié),贊揚了一位將軍的英武善射。形象豐滿,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暗用李廣事,言外有邊防嚴肅、軍威遠振之意。(李锳《詩法易簡錄》)
此借用李廣事,見邊師之勇健。李廣射虎事,僅言射石沒羽,記載未詳。夫弓力雖勁,沒鏃已屬難能,而況沒羽。作者特以“石棱”二字表出之,蓋發(fā)矢適射兩石棱縫之中,遂能沒羽,于情事始合。盧允言乃讀書得間也。(俞陛云 《詩境淺說續(xù)編》)
上一篇:《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