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欄干,想君思我錦衾寒。①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唯把舊書看,幾時(shí)攜手入長安。②
【注釋】 ①更漏:古時(shí)視刻漏以報(bào)更,故稱刻漏為更漏。唐李肇《國史補(bǔ)》中:“惠遠(yuǎn)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銅葉制器,狀如蓮花,置盆水之中,底孔漏水,半之則沉,每晝夜十二沉為行道之節(jié),雖冬夏短長,云陰月黑,亦無差也。”也常用以指夜晚的時(shí)間。衾,大被。②咫尺:比喻距離很近。八寸曰咫。
【譯文】 我每夜每夜,為思念你難以安眠;更漏聲斷了,思念仍不斷。望著明月,憑著欄干,追憶著我們往日在月下的眷戀。可今夜,你也一定會(huì)思念我,然而我們之間依舊各自身冷衾寒。
自從離別之后,你我不曾相見。你身居高樓畫堂,與我相距很近,可仿佛遠(yuǎn)在天邊。想起你,難會(huì)面,為消愁解悶,我常把你的舊書信看了又看。我看著看著,不由幻想出,說不定有朝一日,我們還能攜手共進(jìn)長安哩!
【集評(píng)】 明·湯顯祖:“‘想君’、‘憶來’二句,皆意中意,言外言也。水中著鹽,甘苦自知。”(湯顯祖評(píng)本《花間集》卷一)
明·沈際飛:“替他思妙。”(《草堂詩馀別集》卷一)
清·陳廷焯:“對(duì)面著筆妙甚,好聲情。”(《白雨齋詞評(píng)》)
清·況周頤:“韋端己《浣溪沙》云: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又《謁金門》云:‘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君書跡。’一意化兩,并皆佳妙。”(《餐櫻廡詞話》)
清·鄭文焯:“善為談?wù)Z,氣古使然。”(《花間集評(píng)注》引)
近代·丁壽田等:“《全唐詩話》崔郊有婢鬻于連帥,郊有詩曰: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故此句言伊人所居,雖近而不得見面也。此詞疑亦思念舊姬之作。”(《唐五代四大名家詞》乙篇)
【總案】 這首傷離惜別詞,暗寓著韋莊愛姬被鎖禁在蜀主王建的后宮里而“傷心”“想君”的思念之情。全篇突出一個(gè)“思”字,由寢不安席到對(duì)方“想我”,把郁積在心頭的離愁別恨逐步推向新的高潮。作者采用暗轉(zhuǎn)、暗接的手法,通過以極短的距離(咫尺)和不可逾越的鴻溝(深似海)形成鮮明的對(duì)比,給讀者以生動(dòng)形象的藝術(shù)感受。結(jié)尾尤妙,別出新意,把一線希望寄托在茫然不可知的“凡時(shí)攜手入長安”,使之余音不盡,余味無窮。
上一篇:晏殊《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píng)點(diǎn)
下一篇:李煜《浪淘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píng)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