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①,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②。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③。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④?
【作者小傳】
韋應物(737—792?),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出身關中望族,天寶十載(751)以門蔭入宮為玄宗侍衛,頗任俠使氣,生活放浪,安史叛軍人長安,失職流落。后折節讀書。廣德元年(763)為洛陽丞,不久棄官閑居。后又歷任京兆府功曹、攝高陵宰,轉鄠縣令、櫟陽令,德宗時為比部員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人稱韋左司、韋江州、韋蘇州。其詩題材廣泛,以田園詩最著名。詩風高雅閑淡,后人以之與陶潛并稱“陶韋”。有《韋蘇州集》。
【解題】
此詩作于德宗興元元年(784)秋,時韋應物在滁州刺史任。全椒,縣名,唐屬滁州,今屬安徽。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四二淮南東路滁州:“神山在全椒縣西三十里,有洞極深。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此即道士所居也。”則詩中之山當即神山。詩以“念”字為詩眼,描繪道士束薪煮石的生活,委婉寫出意欲杯酒相慰難尋行跡的惆悵感情。詩風簡淡。施補華《峴傭說詩》云:“《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東坡刻意學之,而終不似。蓋東坡用力,韋公不用力;東坡尚意,韋公不尚意;微妙之詣也。”
【注釋】
①郡齋:指滁州官府中的齋舍。②澗:山溝。束:捆。荊薪:柴草。煮白石:葛洪《神仙傳》卷二“白石先生”條:“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此處喻指全椒神山道士,謂其生活清貧。③二句謂本想手持杯酒,慰問風雨中的朋友。瓢:本指將瓠(葫蘆)剖開而成的舀水器,此處用作量詞。④二句謂只見滿山落葉,尋找不到道士行跡,故寄以此詩。
上一篇:韋莊《臺城》七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